最近各大公号都在热议中国式相亲,哄娃睡下后顶着黑眼圈看完。嗯,金星就是金星,节目相当接地气儿。
大家都吐槽过的那些点我就不多说了,本来嘛,几个家庭往那里一坐,每家的孩子就是家庭气质的体现。父母温文尔雅,儿子也是落落大方。父母大气从容,儿子也是聪明豪爽。健康的家庭教育就是让孩子成为自己,成为人格独立的人,他们知道自己要找怎样的另一半。父母完全不会担心,不敢放手。
再来说说择偶观,很多妹子吐槽说这节目观点奇葩,把女人当生育机器。奇葩家长年年有,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婚后的狗血婆媳大战。
倘若能早点知道爱情不等于婚姻,擦亮眼睛,看清对方到底来自于什么样的家庭,接受着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长成现在的样子,早点知晓对方父母的奇葩观点,慎重对待,总比婚后被逼的歇斯底里,产后抑郁,沦为怨妇保姆强!
爱情和婚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爱情和婚姻本来就是本质不同的两件事情。而相亲就是为走进婚姻做准备的,不是吗?
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碰撞的火花,是非常私人的事情,斯坦伯格认为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与期待),激情(魅力和性吸引)以及承诺组成的三角形。
而婚姻的本质在于它具有社会性。婚姻是按照一定的法律、伦理、和习俗规定而建立的。夫妻关系就是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从古至今,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化,婚姻都是带有爱情,繁衍,经济这三方面的功能。只不过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三方面所占比例侧重不同而已。
上古时代,经济第一,繁衍第二,爱情第三。
中古时代,繁衍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
现代社会,女性独立,爱情能排第一,繁衍和经济靠后。
但无论顺序怎样排列,经济,繁衍,爱情在大多数婚姻里都是缺一不可的,缺了哪一面,婚姻都会面临涣散、解体的可能。当然,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低生育率,丁克,不婚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更加多元、包容的结果。
既然婚姻家庭是社会的单元,那我们再来看看在婚姻里,夫妻相处会有哪几种相处模式?
1.爱情型
一类是由美貌与荷尔蒙吸引的结合。随着美貌及魅力逐渐减弱,婚姻又缺乏其他基础,不能过渡到以双方人格为基础的爱情,婚姻往往出现危机。
另一类是以人格的相似性或互补性为基础的结合。由于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像体型,美貌魅力那样易变,所以这种结合能使婚姻平稳和幸福。
2、功利型
功利型的婚姻是以爱情之外的出身,学历,财产,社会关系等条件为基础的结合,因此,当夫妻双方的收益与成本基本平衡时,婚姻能持续,双方感到满足。其风险是,如果夫妻双方的收益与成本不平衡,双方互相失望,不满,导致危机。由于夫妻双方理性色彩浓厚,很难获得爱情享受,在双方关系紧张时,一方或双方寻找婚外情,从而导致关系破裂。
3、平等合作与分工型
夫妻双方平等分工,经营家庭,既进入自己的角色,又对对方有相应的期待,彼此都认识到双方在家庭中的价值,互相认可,婚姻幸福,稳定。
4、建设型
建设型的夫妻在共同目标下勤勤恳恳地生活和工作。他们有创家立业,教育子女等共同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密切合作,达到一个目标后,又追求新的目标。他们在生活中勤奋,努力,能抑制家庭过度消费,在共同努力中感受生活的意义,让婚姻持续发展。
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精神生活不够丰富,当目标达成后,一方如果能变得满足,继而懒散,以致关系出现裂痕。
还有惰性型,失望型,一体型等夫妻关系类型。
认识到婚姻的类型,找到自己最向往理想的婚姻类型,也就明白了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的另一半大概会是什么模样。
婚姻是一生的课题,需要我们各自成长,用心经营。已经进入婚姻的人们,虽然我们可能对另一半有着各种的不满和失望。我们还是要试着去理解对方,理解一个人,不是仅仅的站在他的角度替他思考。而是把他放到他的成长环境里去理解他的人格,他为什么形成了这样的特质,他的什么经历导致了他这样。当你看到那些无奈后,你就也许就能理解了他。
正如我曾经会抱怨为什么一个人如此亲情淡漠,不善表达,如果你深入到他的童年,看到一个小孩被经常孤零零的放在一个小院,从天亮坐到天黑,不能走出用砖头划的那个圈,因为大人告诉他走出来会被妖怪抓走,他就那样乖乖的坐着,直到被无边的黑暗吞没。
如此的困境下,他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顽强的长大,人格不偏执,心地善良。你只想过去抱抱他。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因为我理解了你,我就不会对你再有期待,再有情绪,毕竟每个人长大都不容易,希望我们此生向好,幸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