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不多说,直接如题。
1. 没有输入,何来输出?
简单说来,就是读书太少,有质量的书读的太少。
不防反省一下,我们每天是不是闲来就刷朋友圈,一不刷就手痒?
像皇帝一样批阅朋友圈,时不时点个赞,再来句评论,这已经渗入你的血液成为生活的日常。吃饭刷,上厕所刷,上班刷,开车刷,我刷刷刷……
手机里各色APP装了很多,经常跳出来的是新闻八卦、鸡汤文,不是斗小三就是让你好好爱自己的买买买文,听话的我们,舍得花钱吃喝玩乐买大牌衣服包包,却不舍得买书或是KINDLE。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大量知识的输入,没有可以引起你思考的内容去吸收,脑袋越来越空洞,怎么写的出来呢?
这是一个信息量爆棚的时代,它让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似乎只隔着一个手机或电脑屏幕。
这更是一个需要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的时代,只要你愿意,你可以获得任何有质量的信息。
下面,检查自己的手机,首先进行APP、公众号的“断舍离”,这是你有更多时间输入有效信息或知识的第一步。
然后,读书吧。
泛读。意思不是泛泛而读,而是广泛的读。
可以列出自己感兴趣的专题,然后去找相关内容的书。
比如对时间管理有兴趣或需求,那去搜索时间管理相关的书籍,不知如何筛选,很简单,看书籍网站排名,那是广大热心网友的建议,完全可以参考。大量阅读的同时,做读书笔记、实践、记录体会,不断修正和改善,形成自己的时间管理体系,最后写自一篇关于时间管理文章。
你的文章还会言之无物吗?
2. 没有大量输出,何来质量可言?
没有任何一个人,下第一笔就如有神,写第一篇文章就是10万+的爆文。
如果有,那肯定是他背着你偷偷写的好久,然后骗你的。
这种人太可恶,直接給你的是蒙汗药。
总结很多大成小就的作者的写作经验,无一不是有大量的文字输出的积累。
一方面,是量的积累。
写了几十万字才找到感觉的大有人在。
另一方面,是时间上的不间断。
每月抽一天写三万字,和每天一千字,持续不间断写三十天相比,肯定是后者的效果好。
因为你每天都在思考,你的思维每天都在进行训练。
好多写作社群都在做的动作-写作打卡,目的就是对思维进行训练。
内容不限,如果每天能在固定时间写足一定量的文字更好。
实在无内容可写,可以对梦进行描述,甚至单纯的记录流水账也未尝不可。
不要小看记流水账,凡是对文字有点兴趣的人,相信都下过决心:每天写日记,但真正能坚持每天写的人又有几个呢?
3. 定期复盘
复盘,在股市里是利用静态再看一遍市场全貌。
不妨借用投资的思维,定期对自己写过的文字进行整理。
一方面,你会有量上的成就感。
比如坚持半年,每天1000字,半年就是18万字。那时候看到这个数字,会有种“哇噻,我这么能写”的成就感。
有了一段时间的铺垫,坚持下去,就更容易。
另一方面,会体会到质上的进步,甚至是飞跃。
此时的你已不是以前的你,你可能会发现以前的文字有点幼稚,换个写法会更好。
但更会发现原来幼稚的你是那么可爱,坚持的你是那么充实、欢喜。
总结一下,一是读,二是写。
去做吧。
坚持下去,你一定会有惊喜。
至少,你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