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晨光漫入得韵轩,映照着案头宣纸温润如绢。银发如霜的周仰谷先生立于墨香深处——这位四度入选全国书法篆刻展的中国书协会员,执笔的手腕曾刻就《瞿秋白笔名印谱》,其作品被二十余家博物馆珍藏。七十四载春秋在他脸上刻下智慧的沟壑,却敛不尽眼中灼灼光华。当他提笔写下"一横一竖藏乾坤"的开篇,那穿越半个世纪的艺术修为便化作桥梁,引渡首批二十位学员步入书道圣殿。
刀笔春秋:七旬师者的双艺传奇
先生腕底流转的墨痕里沉淀着光阴的故事——作为邓散木再传弟子,他自秦汉印中化出古玺神韵,刀锋过处尽显"谢稚柳艺术奖"的气度。学员们屏息凝神,看那双被郑板桥纪念馆收藏过篆刻作品的手,此刻正示范笔尖藏锋的力道。"习书如耕砚田,治印似琢心玉。"洪钟般的声音在课堂回荡。当得知眼前的长者曾任南京印社顾问、祖国书画院副院长,二十双执笔的手更添虔敬,随着银发师者起落的手势,共奏生命调和之曲。
金石为证:印从书出的千年道统
宣纸墨迹未干,先生已捧出泛黄印谱。指尖抚过亲手钤拓的古玺印蜕,讲述着入选"当代篆刻艺术大展"的学术心得。"此方印曾随我参加国际印社高峰论坛。"他轻点一方朱文,学员们仿佛触摸到从秦汉流淌至今的金石血脉。当暑期班篆刻课程的墨字映入眼帘,课堂泛起惊喜的涟漪——这位七旬长者正将"刀笔相生"的千年道统,化作可触可感的文明薪火。
得韵长河:从兰亭雅集到广成薪传
铺开教学长卷,先生以常州书协副主席的深厚学养点向宣纸:"诸君今日所习,皆是穿越千年的文化基因。"斑白鬓角掩不住热忱,他将七十年精髓凝为进阶图景:从秦汉篆籀的浑厚筑基,到晋唐法帖的墨韵承袭;从颜筋柳骨的铮铮风骨,直至个性创作的恣意抒怀。首批二十位学员的笔尖下,正萌发着接续兰亭的新生枝桠。
广成路28号的这方天地里,七旬国手以毕生修为铸成时间琥珀——当二十道呼吸随他笔锋律动,德韵轩便化作抵抗岁月熵增的能量场。那些镌刻在印石上的朱白纹路,那些流淌在宣纸间的墨痕气韵,都在诉说着从兰亭曲水到当代书斋的文明诗篇。
墨印永续,德韵常新
值此暑期开班之际,这方由银发国手守护的桃源广纳贤才:
得韵轩艺术培训中心(常州钟楼区广成路28号)
✍️ 开设软笔书法、国画技法、金石篆刻三艺传承
周老师:13961291899
无论零基础成人、渴求提升的书友、退休人员或少年学子,皆可在此提笔入境,以墨养心,以刀修性。让我们共同执起这杆穿越千年的笔,在横竖撇捺间雕刻属于新时代的兰亭续章——因为在这里,每一滴墨都沉淀着文明基因,每一刀刻痕都在续写中华气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