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木小棉,今天为大家解读的是《你的第一本保险指南》第3课,不容忽视的小保险:定期寿险&意外险。
定期寿险在美国非常普及,这一定程度上与美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有关。
社会学家米尔斯对中产阶级这个群体有过非常到位的评价:他们大多没有自己独立经营的财产,而往往作为高级雇员为拥有大型资本的人工作。
因此,从财产方面说,他们的地位和普通劳动者一样,但从职业收入方面看,他们又处在中间层级。由于没有财富积累和生产资料,中产阶级的抗风险能力偏低,尤其是身故风险。
人们往往认为定期寿险仅限家庭顶梁柱购买,这种略显大男子主义的表述,其实并不准确。
当你走出校园,成为一名以工作换取报酬的自力更生的人,不管你是男是女,是否结婚生子,都意味着你开始背负一定的责任了。
单身的人理应关心父母的养老问题,新婚的人会增加对另一半的考虑,有了孩子之后,责任就更重了。
如果说重疾险的赌注是病,那寿险的赌注就是生命,定期寿险赌的则是一段时间的生命,比如投保人于30年内身故,受益人即可获得理赔款。
一般的定期寿险,除了保障身故,还会把全残也视作与身故等同的责任。
关于如何选购定期寿险,确定保额是关键性的第一步。保额的高低,决定了投保人身故后他的妻子、父母或者孩子能拿到多少补偿。
定期寿险的保额,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
01
个人和家庭的债务额度
比如房贷、车贷,要确保一方身故后,债务不转嫁到另一方或者父母身上。
02
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成本
如果家庭每年的开销为20万元,那么身故理赔金至少应为100万元,以负担家庭未来5-10年的基本生活开销。
03
父母的养老支出
计算方法是父母每年的生活费用,乘以适当的年限,比如20年。
如果因为预算不足负担不起较高的保额,可以根据优先级,先解决最迫切的风险,比如房贷,起码要做到身故后家人无债一身轻。
保障期限建议以退休年龄为标准,60岁或者70岁均可。
缴费年限则尽可能拉长,20年或者30年缴均可,缴费年限越长,年均保费越低,从而做到用尽可能少的钱去撬动尽可能高的保额。
第一,核保是否宽松
比如,有的定期寿险不接受乙肝小三阳患者,有的不接受高危职业从业者,所以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投保的要求再买,尽量避免理赔的潜在风险。
第二,除外责任多不多
比如有的定期寿险明确指出,因为战争、军事暴乱导致的死亡,他们概不负责,那么,对于去中东、非洲等地区旅游或者工作的中国人来说,这种定期寿险就得慎重考虑了。
第三,价格低不低
这种以死亡作为给付标准的产品,本质上就是一锤子买卖,价格优势就是最后的“王炸”。
说完了定期寿险,咱们再来聊聊意外险,那么关于意外险有没有什么选购原则呢?当然是有的。
原则一:必须涵盖意外医疗责任
意外导致的结果无非两种:伤残和死亡。
因此,意外险保障的责任有三个必选项:身故、残疾、医疗。
需要强调的是,意外受伤的概率要远高于意外身故。意外受伤后,我们最大的需求就是医疗费用补偿。考虑到很多意外产生的医疗费用医保都无法报销,意外险的医疗责任就更重要了。
另外关于意外医疗的保额,1-2万就足够了,金额超出则需要住院医疗保险负责了。
原则二:一般意外身故的保额应足够高
在所有死亡案例中,意外死亡占比不到20%。所以,同为10万元的身故保额,意外险的价格远低于定期寿险,这是由事故发生概率所决定的。
所以作者强烈建议大家,尽可能把意外身故的保额提高。花最少的钱,搦动更高的杠杆,这是意外险的真实写照。
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某些保险公司的“套路”。
当你看到个类似于“百万身价意外险”的打折产品时,请一定弄清楚它所说的百万身价到底是什么意思。
举个例子,有个产品页面是这么描述该产品的:
一般意外身故:10万元
航空意外身故:100万元
既有一般意外身故,又有航空意外身故,到底该怎么理解呢?
一般有两种理解方式:
第一,一般意外身故赔付10万元,如果是航空意外身故,则赔付100万元。
第二,一般意外身故赔付10万元,如果是航空意外身故,则额外赔付100万元,即110万元。
不管哪种理解方式,都没有改变“只有航空意外身故才能拿到100万元的赔偿金”的客观事实。
这种意外险虽然便宜,却没有意义,因为航空事故在意外风险中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对于这种偷梁换柱、玩文字游戏的保险公司,建议你直接将它们拉入黑名单。
我更喜欢以下这类保险:
一般意外身故:100万元
航空意外身故:200万元
这时,不管航空意外身故是单独计算还是累计计算,都符合大多数城市新中产对意外险的保额需求。
原则三:不同人群的意外险,侧重点不一样
对于职场白领来说,意外险既要有足够的身故补偿,用于弥补家庭经济损失,也要保证受伤后有钱治疗;
但对于孩子和老人来说,身故补偿就没有医疗费用补偿重要,毕竟他们不是家里的顶梁柱。
因此,孩子和老人的意外险,应侧重于考虑提升意外医疗的保额,而没有必要追求意外身故的高保额。
原则四:保障时间一年就够了
一般保险公司意外险和医疗险大多会设计成短期险,这样一来,就可以随时按照意外发生率和医疗成本的波动进行价格调整。
因此,每年各家公司的意外险层出不穷,可能去年买的产品,到了明年就没什么竞争力了,这时直接换一家公司购买就好。
由于意外险的几个基本责任都没有等待期这一说,所以可以做到无缝衔接。相较于重疾险、定期寿险、医疗险,这一点是意外险的独特优势。
一份科学的保险规划,应当包含每年对已有的保险方案做检视以便及时补充新产品、增加保额。所以,不妨借着每年的这个时间点,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意外险可以选购。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木小棉,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