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洛”系列又来啦,这个案子设计得很巧妙,线索不多不少,可以让读者怀疑到凶手头上,却又想不通其杀人动机,作案手法和《ABC谋杀案》有点像。
“鸦巢”的屋主查尔斯爵士是一名戏剧演员,他邀请了很多人来参加自己的晚宴,其中有女演员安吉拉、船长戴克斯一家、剧作家威尔斯、老牧师巴宾顿夫妇、戏剧投资人萨特思韦特、神经领域专家巴塞洛缪爵士(查尔斯的发小)、玛丽夫人和她女儿“蛋蛋”(查尔斯的暧昧对象)、小伙子曼德斯(喜欢“蛋蛋”)以及大侦探波洛。晚餐前,大家在一起喝酒聊天,巴宾顿先生在喝了一杯鸡尾酒后面目扭曲,没一会儿就死了。一阵混乱过后,大家开始讨论巴宾顿的死因,查尔斯认为是谋杀,波洛感觉不像,因为找不到动机,随后的鸡尾酒杯校验结果也是无毒的。过了一段时间,萨特思韦特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内容是巴塞洛缪爵士在家中宴会上饮下一杯红酒,突发疾病身亡。这使他眼前又浮现出老牧师那张痛苦的脸,正巧又碰上了波洛,便把报纸拿给他看,波洛看过之后,确信这两人都是被谋杀的。更加巧合的是,这两次宴会的客人名单高度重叠,于是他们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调查……
有一说一,中间萨特思韦特和查尔斯找线索这段铺垫我觉得有点无聊,直到波洛再次出现才又好看起来,尤其结尾的揭秘发言,节奏特别好,看得很过瘾。话说凶手的杀人动机在英国作品中我看到过不止一次,这是时代特色吗?说回上次提到的魔术观点,我真觉得适用,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往往就是没有答案,只是作者设的思维陷阱,顺着它思考就容易钻牛角尖,直接反问或者绕过去才是对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