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位与能量”学习笔记&心得

Tsuen-荃 

三合至道Day1-2学习笔记&心得

       第一次知道三合至道,是18年看到康复圈内朋友发的三合至道公众号一篇文章“僵与活、散与整、松与紧”,了解到蒋老师对健身、瑜伽、武术、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剖析,将各种运动项目、人体结构与使用的关键点提炼了出来,从那时一直关注蒋老师的文章和课程,到后来微课堂里对老师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趁着这一次在广州开班的机会果断报了六天的课程,仅两天课程,就打开了以往的很多认知。

       我是一个武术、康复、街舞的爱好者,水平不高,但都略有涉猎,起初从因练武和跳舞经常有各种运动损伤,后来转而学习康复的各种知识也参加了一些培训,自身的多数疼痛不适也得以解决,而这个过程也加深了我对人体结构的了解和兴趣,但是学到的很多知识和方法,都是相对局部、单一,短时解决效果良好,但总会复发或引起其他代偿。

       跟很多健身、康复、舞蹈、武术、竞技等领域朋友交流,发现大家都有自己一套固有的概念,相互之间总是找不到能沟通的交汇点,自己也不是什么高手,没有太大的号召力,但还是保持学习心态和希望找到大家能共同进步的核心,慢慢成了漂浮在各个小圈子打酱油的分享者。

       以往练武术的讲松沉,用结构将力整合成劲,否定多数如俯卧撑、深蹲等力量训练,更别说卧推、杠铃蹲等等上重量的了,必定会听到一句话:“力量训练会让肌肉僵硬,肌肉大块是不好的,打不出抖弹、松沉的力量”,自己体会也确实如此,但健身练出围度练出线条是其目的之一,个人认为不必带有偏见。

       康复也讲结构,肌张力要平衡、骨架要平衡、筋膜要释放,整骨、拉伸、手法、激活、呼吸等各种操作,一时康复一时爽,一直康复一直爽,一周不复浑身难受,喝了大力也不管用,即使有功能训练来保持结构不回到错误位置,但还是觉得差点什么。

       街舞的主要灵活和控制,跟准音乐节奏,表现力不足时主要在情感、节拍、幅度上调整,除了一些老师会提及呼吸、下盘稳定、整体投入之外,似乎没有更多对人体本身更深入的挖掘。

       健身的朋友也不是很理解武术松沉,放松了力量怎么来,没有肌肉力量怎么来,卧推推不动拳头怎么把人打倒,不要问,问就是上重量。

       自己也曾想去撸铁给身上添点肉,穿衣显瘦脱衣有肉,还能打,岂不美哉,但很多朋友之所以认识,都是因为训练出现伤痛,给他们做康复认识的,我自认悟性不高、自己的动作模式也不好,感觉贸然去做力量训练,会让错误的动作与结构定型,造成更深的身体问题,于是一直在尝试边缘徘徊。

       这次学习遇到蒋老师,感觉就是找到了自己一直想学习的理念和方式,一个贯通所有运动方式,根植于人体自身,纯天然无添加的,适合每个人,让人恢复到天生就应该有、应该会的功能,既拥有健康,又能强化身体功能的理念。

       两天课程更深入地理解到了结构与气息的概念,以前站桩、行拳,师父常提:“松腰落胯、虚灵顶劲、尾闾中正、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耳朵都听出茧子了,但是因为拳论里提及的总是一些现在看来虚无缥缈的东西,让人摸不着头脑,结构上分析五花八门,网上的图谱教程都是不知道多少年前的手画简图和看的脑袋发懵的古老拳论,因恐走火入魔而不敢随意模仿。

       课程中,老师深入浅出,从我们熟悉的肌肉功能解剖、骨骼结构讲解原理,这才一下明白,原来一直练的一些功夫为的就是把“它”给搞了!

       围绕开髋、股骨与骨盆的功能等实操展开,一开始老师先教了我们开髋的动作,实话说我内心“咯噔”了一下,难道要来传说中的“手撕鸡”,以前练竞技和跳舞的时候常要暴力拉筋,五六个人夹着自己强行撕腿,强行下一字马大字马,师兄的膝盖没少被我咬,每次眼泪哗哗的流,而且今天压下去,明天床都起不了,腿疼都得用手搬下来,关键是反弹非常快,两天不压腿,柔韧度又回去了,又得重新撕腿,尤其是我骨盆不正老是反复,非常惨烈,你不压腿还被队友说你偷懒。

       老师配合骨架讲解、手把手教导,原来真正的开髋是要将关节深层打开,骨正筋柔,而不是在滑动机制失常的情况下强行打开,徒增肌肉的局部张力,形成损伤,要把关节释放开,关节才能真正打开,而且打开后既灵活又有劲,以前压腿之后都是没力的,压柔韧没力量,练力量肌肉又僵,就在这种错误里循环往复!

       随后到了落小胯的动作开始就感受到臀部前所未有的炸裂感,那个酸爽真的除了炸字没有其他字可以描述了,随着练习深入,除了炸以外,更感受到了气息进入到髋关节里,每一次吸气都感觉关节像一个气球一样,从内而外膨胀,甚至有一种内在的能量去支撑整个身体结构,整个状态从有意调整进入到自然而然,调整后整个身体就像挂在了一侧的股骨上,走路时足弓脚踏实地的感觉明显加强。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等功法要诀,早在明朝就被太极名家王宗岳于太极拳经典理论《十三势歌》当中提出。可见先贤之高明与我国传统文化底蕴之深厚,可惜古代功法不外传,而古文又言简意赅,容易产生理解偏差,令多数人只能望先贤之背而不能企及,甚至蛮练、硬练,练出一身伤病,最终放弃甚至对传统文化感到失望。

       由于人生来就在地球引力下运动,以至对自身肢体的重量失去察觉,我们只有在体外荷重时(如拎一桶水)才会有负重感。练拳的时候提过,在行拳时感到四肢的沉重,就说明身体真正放松了,放松的状态越好,肩、胯关节松开的程度越大,四肢的松沉感就会越大。这种沉重感是僵力去除、身心放松后肢体受重力作用的结果,所以拳论有“由松入沉”的说法,沉从脚落,提从脚起,“沉”是顺应地心引力,“提”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依靠身体虚实变化来顺应地球的引力和反弹力,将地球的势能转化为行拳的动力,而不是用手臂等肌肉局部发力打拳。

       以往总是在局限的思路,如激活臀中肌、松解大腿、练习足弓、呼吸模式等等,局部效果立竿见影却不得持续,感觉所形成的稳定结构不够立体,练拳得到的结构更深层,但是进度又非常的慢,而且功能调整出来的感觉和古人写很多拳论上的描述有些相似却又达不到那个层面,甚至因为一些用拙力对抗进行的训练会形成一种虚假的代偿稳定,反而把练出来的功夫给破坏了,让人十分苦恼。经过一天练习和蒋老师的指正,一下就找到了极其强烈的感觉,心中暗喜。

       第二天全天的实操练习,并腿磨胯、侧步落胯、外旋落胯、拧蹲落胯(自己起的名字)、关节共轴等,很多跟武术里的动作相似,但是经老师优化之后能达到更深层的练习,以前都是单纯模仿动作,如果没有老师剖析正确的结构、力线、气息、变化等细节,根本只是做出样子来,而不知道其原理和真正的感受,甚至会形成损伤而不自知,真的是应拳论说的“不知理而徒练势,则势不真。不炼气而独练机,则机不活。不炼机而徒练理,则理不玄”

错误的滚动滑动机制

      到了器械的结合应用,有了更大的负荷,单纯的“体态和呼吸”,真的已经不足以去支撑我们完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的动作了,从来没想过可以用倒蹬机落胯、也没想到可以用落胯来蹬腿,罗马椅挺身,一个微小的动作不到位,即刻产生严重的代偿,呼吸受限、酸痛,气息与结构的控制和感受均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庆幸自己遇到好老师之前没有去瞎撸铁哈哈哈...

       自己感受最强的动作,是侧抬腿的练习,因为自己练过一些皮毛的踢腿动作,所以厚着脸冲上去让老师亲自指导了,因为以前的训练方式有误,过程中老师为我调整了很多次才找到深入到髋关节深层肌肉的撑拔,同时还要负重,还要控腿,还要稳定,还要延展,在这么多细节下思绪一乱,动作马上就失稳控制不住了,但由于在座的各位都盯着我,中间有几下其实是用腰部代偿完成的哈哈。但是蒋老师一眼就看出来我做错了,调整了我支撑腿的角度,然后更多的用手指引我的感觉,让我达到一个状态,而不是去想N个要领,“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当你做不对又想不对的时候真的会很一乱周身皆乱!

      老师首日上午讲的许多理念,都在实践中逐渐感悟。回顾整个学习与练习的过程,听到老师说的最多的就是“松”、“撑拔”、“气息进入”,不但根据每个人每个状态有不同的引导,更要指引练习者自己感受感悟细节的变化,而不是先那个肌肉使劲、再哪个肌肉的发力模式、僵化次序来指引,有意识的训练,是为了无意识的使用,为了统一。

附男神龙哥照片一张

       “越接近末端,越是气息”,每个动作要求的深层筋膜释放,都要求关节正位、共轴、联动,气息进入,气与力合成劲,感受松而不懈,感受自然而然,感受肌肉的膨胀运作方式。在酸痛炸裂的感觉中,寻找“静、松、定、呼吸”等能量,主观意识不可能控制出一个完美的模式,无意之中才是真意,不同的过程、不同的动作、不同的阶段,都有无数个要领,更有无数个相异甚至相反的要领,但要领不是道,要领是走向道的手段。

       其实不管什么运动,武术、健身、舞蹈、田径等等,观看里面顶尖的大师,无一不是达到身体的极度协调、极度自然、极度本能,甚至做出旁人看来是错误的一些细节,但这其实是身体达到正位后能量自然释放的一种表现,很多人身体基础没有打好没有开发,就盲目模仿,却落得多年辛苦白费,终吃苦果的下场。

       我们乘一条船过河,船就是当下的要领,等过了河,达到了我们的状态,咱就得把船放下,不能背着船走,不能背着固有的要领去走,要的是一个状态,而不是船。以一念代万念,就像点线面,得先有点、才能成线、最后成面,再最后得道成仙成佛,哈哈哈哈说远了。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感谢蒋老师带来“三合至道”的理念和满满干货,感谢这两天辅助我练习、交流心得体会、分享经验感受的诸位“佛祖”,期待接下来的学习~

【以上笔记与配图仅属个人理解感悟,可能存在理解偏差,请以老师授课讲解及自身感受为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讲义 前言 写给喜爱太极拳的武术朋友们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今虽门派繁多,实一脉相承。太极拳以它...
    阿德乐阅读 5,818评论 0 12
  •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 1太极起势 38掩手肱拳(3) 2金刚捣碓(1)39小擒打 ...
    阿德乐阅读 2,962评论 0 2
  • 陈式太极拳小词典 习拳关键词: 在最舒服的状态打拳。打拳的要求清晰,打起拳来得心应手。 心 静如止水, 体 松如烟...
    阿德乐阅读 1,667评论 0 2
  • 驾驶位上是我的父亲,我坐在副驾,车祸的瞬间,我毫无感觉的看着对方的司机由于惊吓过度瞪大了眼睛,任由发动机的轰鸣,撞...
    破晓晨曦阅读 2,771评论 2 3
  • 在我成长的故事中,发生过许多高兴的、伤心的事情。但是,让我最难忘的事是同学间对我帮助,我清楚地记得,那次是在...
    张闵萱阅读 189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