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你的身边有这么一位同事,
他不到迫不得已时绝不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谨小慎微,重点是他从不犯错。
(PS: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态度就不会犯错)。
前两天和一位老友聊天,
她在埋怨开会时自己的员工为什么从不表达自己的观点,
每次她问个问题,结果因为沉默的等待都搞的她下不来台阶,
甚至她多么希望可以有人答错也好,起码让她知道她们都在想什么。
可她在私下与员工交流时明显能感觉到她们是懂得她问的问题。
这么一来好像更尴尬了。。。
想想好像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还真的不少。
他们的行为方式都是不出风头,
聪明的像只静观其变的兔子。
就算知道答案,他们也会“坚强”的放在心里,
可当你问他们为什么不说出你心里已经知道的答案或者结果时,
他们的理由是“万一错了呢?”
或许我们太多家长从小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要低调做人,
说实话,后面那句高调做事也是工作以后才听到的。
但我觉得低调不是可以和沉默划等号的。
就像那些永远怕自己答错问题的人。
你必须承认的是这跟我们从小刻板教育有关,
好像我们从不鼓励个性化的教育发展,
最好所有学生都像班级里那位尖子生一样,
成绩永远第一、懂礼貌、从不犯错、甚至颜值还高。
以前提起“刺头”就是一个贬义词,
可不是嘛。
总会想办法积极表现自己,
只不过是好事坏事都包含了。
但是现在你去看看很多大公司里,好像“刺头”有点扎堆了。
尤其是互联网公司,
如果不是告诉你开会,
你还以为这是演讲比赛,
无论谁表达什么观点,
你看到的都是一张张自信的脸。
是的,这就是“怕犯错人格”的反面。
这些人根本不怕犯错,
因为没有绝对的对或者错,
只有当下最合适的答案而已。
就像选老婆,
你按下选择键的那刻,
你已经开始对了,但也开始错了。
让每个人都成为“刺头”是不现实的,
毕竟在一个充分的协作分工社会里,
什么样的人都有才是完整的体系。
当然更不是任何岗位都需要“刺头”,
只在具有创造力的工作上才需要这样的人物性格。
但怕犯错的人体会不到一种感受,
就是被众人认可后,
那种自信心爆棚,
后背放光,脚下有风的体验。
是啊,那一刻的潇洒,是需要多少的累积才能做到。
机会、知识、经验、勇气、口才,
缺一不可。
或许一次出众的表现,
就能刷新一个职场菜鸟的形象,
就能让上级更加重视自己的表达。
或许你会说我不需要这些,
我只想老老实实的这么呆着,
老实呆着不惹谁应该没错吧,
或者起码减少犯错的概率。
想起了那句话,
“有的人35岁就死了,
只是到了80岁埋而已”。
从不学习新的技能,
不做自我的革命,
那未来你的工作是否会被别人替代?
社会是否还需要你?
我想,这真的很难说。
没有经历过错误,
怎会懂得正确带来的价值。
越怕犯错,越怕错,
越怕错,越不敢犯错。
只要试错的代价可以承受,
就可以大胆去表达自己。
千万别让“万一错了呢”牵着鼻子走。
没有不犯错的天才,
只有犯错不改的蠢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