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感受,回归当下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全情投入和界限清晰的专注习惯,那他不仅能获得智力上的聪慧,也能获得情绪上的平和。

经过长期的强化,他就能与普通人形成巨大差距,毕竟绝大多数人意识不到注意力分为行动和感受两个部分。如果我们能早点知道这个原理并主动运用、修正,或许命运轨迹和生活质量都会有所不同。不过现在知道也为时不晚,因为只要一招即可扭转局面:让感受回归行动。

跑步时,把感受收回来,悉心体会抬腿摆臂、呼吸吐纳和迎面的微风;睡觉时,把感受收回来,悉心感受身体的紧张与松弛;吃饭时,把感受收回来,感受每一口饭菜的香甜,体会味觉从有到无的整个过程,不要第一口还没吃完就急着往嘴里塞第二口饭菜。

身体感受永远是进入当下状态的最好媒介,而感受事物消失的过程更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力训练。它提示我们,身心合一的要领不仅是专注于当下,更是享受当下,而这种享受必将使我们更从容,不慌张。

慢慢练习收回感受,让注意力回到当下,我们的烦恼就会慢慢减少,精力就会更加旺盛,情绪就会更加平和,身体就会更加柔软,感知就会更加灵敏,思考就会更加深入……这个习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它就相当于改变了自己的底层行为模式,其力量不可小觑。

最后再讲一个故事,你可能早就听过,不过有了今天的思考,相信你能很快明白其中的深意。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学会了吗?收回感受,活在当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00天读书打卡第80天 《认知觉醒》作者:周岭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全情投入和界限清晰的专注习惯,那他不仅能获...
    李男Nina阅读 1,625评论 0 0
  • 这二天,右肩膀不知何故疼痛难忍,不能用力,也不能往高抬,不能往后背,可能晚上睡觉压着了,或是着凉了,也有可能是得了...
    韩荆阅读 3,199评论 3 8
  • ——日更第210天 来到段校长家,我感受到他和刘英姐的气定神闲,很向往那种状态。我原来也是个安静的人,不知道什么时...
    爱满自溢钱丽阅读 2,532评论 0 2
  • 第一节情绪专注:一招提振你的注意力 用元认知来观察自己的注意力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相信你可以轻易观察到这种现象:...
    书神小霸王阅读 3,077评论 0 3
  • 我有一个朋友经常笑话我:你比谁都用功,每次乘车或地铁,都看到你在听英语,你现在估计可以进外国语大学深造了。 坦白说...
    随风的种子阅读 2,948评论 4 8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