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这个写作主题,让我可以有机会写写我的父母。
人没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幸运的是,我的父母就是我心中想要的样子。即使抛开父母子女这层关系,从做人的角度来讲,他们也都是我内心极为尊敬、极为认可的人。
我的父母都是善良仁厚之人,为人处事,不争个人之得失,一时之长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都能看得长,处得远。这让他们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中有着极好的人缘和口碑。爸爸办事公道,为人有原则,待人热心肠,因此,无论是在家族里,还是村里,都很有威望。妈妈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从十六岁一直干到六十岁,四十多年来,风雨来雨里去,给村里几代人看病、接生,在村里很受人尊重。
我的父母都是吃苦耐劳之人,他们做事踏踏实实,从不投机取巧,无论做什么,都不惜力气,不计付出。他们有句口头禅“不信拾着捡着”,即不信天上掉馅饼的事,他们只相信自己的汗水,相信实打实的付出,只有这样,他们才觉得心里踏实。他们种的庄稼,长势、收成总是周围地里最好的。他们养育孩子,也是倾尽全力,最终两个孩子都先后考上了大学,在当年的小村里,也是佳话一桩。
他们都只有小学文化,却很开明、民主,我和妹妹从小一直都能和父母保持无缝隙的沟通和交流,记忆中没挨过打骂,连重话都极少承受。他们不懂得什么叫三观教育,但却言传身教给我们很多朴素的人生道理,至今都受益匪浅。他们小时候挨过饿、吃过苦、汗珠子砸八瓣地在土里刨食过了半生,即使生活中遇到坎坷,也从未怨天尤人,却始终对生活保持希望,对比当年一穷二白的日子,他们常发自内心地感恩国家和社会。他们平凡本分,以良心为准则,做事讲究良心平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从他们身上感受到的那些质朴力量的坚韧和绵长。
他们嘴里讲不出半个“爱”字,却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诠释着什么叫恩爱,什么叫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什么叫珍惜亲情。他们相互扶持着走过半生,幸福、融洽的原生家庭给我和妹妹的婚姻做了很好的样板。他们从不以父母权威干涉我们两个小家庭的内部事务,这是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都很难做到的。他们默默地把女婿当儿子疼,为我们接送孩子,按每个人的口味包饺子、蒸包子,卡着时间点晾好等着我们去吃,他们做他们一切能为我们想到或做到的琐事,哪怕只为给我们节省一丁点时间和精力。
随着儿子和小外甥的出生,他们离开生活了半辈子的农村,如今随我们定居小城已经十五年了。他们慢慢适应了城市生活,但也时刻怀念着曾经的小村庄。他们深切地眷恋着土地,对一切土地里生长的物事都有着极深的情感。为了安放他们这份情感,我给他们在景区租种了二分菜园。如今小菜园成了他们的另一个孩子,夸他的菜长得好就跟夸他的外甥们长得帅一样,他们对生活从不贪心,一句称赞就会让他们开心不己。精耕细作长出来的纯绿色有机蔬菜,不但满足了当季的自家餐桌,连景区的保安、保洁人员、左邻右舍,甚至我的同学同事都能跟着尝个新鲜。分享,让他们价值感、成就感十足。
我的父母,有一天我也希望老成他们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