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五代十国被囚禁的亡国之君,仰或是投靠宋朝被封的吴越国君钱俶、北汉末帝刘继元……他们无一例外的悲惨命运。
宋太宗赵光义沿用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老路,对无论是后蜀国君孟昶、南平末帝高继冲、年仅二十一岁的后周末帝柴宗训、南唐后主李煜……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俩在此后的二十八年间,终于撕下了伪善的面具,逐步铲除了五代十国的亡国之君,这些投降北宋的亡国之君,全部离奇暴毙 ,就连他们的子孙也没能幸免。
在此之前,宋词的前身,曲子词在南方的后蜀、南唐颇为发达兴盛,后蜀、南唐灭亡后,曲子词逐渐趋于消亡,大有退出历史的舞台的趋势,何况这些曲子词在宋太祖、宋太宗的眼里一度被看作是“亡国之音”,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尽管赵光义对遗留下来的南方曲子词有所警惕,但对发展和培养北宋的文人,他还是足够重视。
宋太宗时代,重文轻武,通过扩大科举录取人才,为宋代的“文治”奠定了政治和文化基础。
所以,纵观整个宋朝,一个强大的王朝,文治的兴起,却忽略能对国家保驾护航的军队的重视,以至于两次北伐契丹遭到惨败,对交趾的征战也遭遇滑铁卢,当时西夏正在迅速崛起。
面对一次次征战的失败,宋太宗把所有的心思和精力转向了治国理政,“文治”迅速打开局面,渐渐兴盛。在此时出现了王禹偁、寇准、晏殊等一批崛起的词人,日后即将开启宋词大幕的优秀词人,纷纷闪亮在宋词的舞台。看一首王禹偁的词作:
《点绛唇·感兴》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的格调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词境,对于改变北宋初年词坛上流行的“秉笔多艳冶”的风气起了重要的作用,影响了两宋词家对词的发展 ,为词的开拓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997年,宋太宗因伐契丹所受箭伤反复发作,在开封驾崩,宋真宗继位,真宗时期,举国从文。宋真宗亲自写下《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唐,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真宗时期对“文治”的狂热倡导和推崇。
文化的种子迅速在大江南北生根发芽,为宋词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至于才有了冠以北宋神童的汪洙那两句: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这样一个重文轻武的北宋时期,却出现了一位在当时不合时宜的例外,这个人就是养鹤观梅的世外“闲人”,他就是不仕、不婚,人称“梅妻鹤子”的林逋。
在“文治”日益兴盛的北宋,人人都削尖了脑袋往仕途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唯有林逋却在西湖边隐居。他的词透露出一种避世的隐居逸尘的生活态度。
《点绛唇·金谷年年》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绝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写离愁别绪,咏物抒情完美的融合。语言意境优美,传世甚广。
我们比较熟悉的还有那首《山园小梅》里的两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才有了后来南宋文学家、音乐词人姜夔脍炙人口的《暗香》、《疏影》,也才有了后世用“暗香、疏影”赞美梅花的清新高雅。
正是从林逋开始,一个属于宋词的时代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