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家里的小朋友还没有形成特别的兴趣和爱好,只是在茶余饭后休息之际和父母一起看看赛事报道或直播的赛事。
每当看比赛的时候,就不免对孩子滔滔不绝地谈起如何努力拼搏,如何刻苦训练,如何挥洒汗水才能挣得荣誉,然后引申到学习上,需要多读、多写、多做练习,方能取得好的成绩。
但这种教育却无法收到想要的效果,甚至碰到这种情况,孩子还会问”好好看电视不行吗?为什么所有事情说来说去最后都要联系到学习上?”于是,又免不了关于学业,关于成绩,关于将来升学的一阵讨论和争吵,结果大多数是不欢而散。
即时教育真得让孩子讨厌吗?
总以为现实案例能够带来一些感想,一定的震撼作用,也可以是很好的教育模式,榜样的力量总能起到作用。
实际情况往往不是这样,甚至在父母边看边说的时候,都能感觉到孩子的厌恶情绪。
后来想想,和当时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在轻松愉悦的时候,看看电视,和孩子聊聊天,或者对比赛项目和运动员做些点评,还是符合当时心情的。一旦牵涉到学习上,不管如何都是孩子不太乐意的事情,自然会引起他的反感,再加上絮絮叨叨一通说教,想不反感都不行。其实,这种情绪反应,成年人都会有,更何况是孩子。
如何把握教育时机
生活中,处处都有教育的机会,也使得父母只要碰到什么事情都要来上一番教育的话语,并没有理会孩子当时的心情和情绪。
父母之所有秉承“信手拈来皆是宝”的教育理念,本质上是“权威”使然,“我是你爸爸/妈妈,你必须听我的!”很显然,与平等、关爱、理解有一定的差距,也不太适应当下的教育情形。
同时,这一教育模式如同“父母处处觉得孩子的行为需要纠正,需要做到父母想要的样子”类似,只要“我认为应该这样”就可以了,不会顾及孩子的反应。
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成长及变化,个中精妙包含着无数值得肯定的地方,父母只有用心观察方能体会其中妙不可言之处,那一刻的教育——肯定和称赞才是有效且持久的教育方式。
观看比赛,领略健儿们的为国增光的拼搏精神,注目于升起的国旗、奏响的国歌,在胜利的欢呼和加油呐喊中心潮澎湃,那一刻的体会和感受,远胜于父母的说教。所以,不妨和孩子一起为我国健儿加油助威,一起感受奥运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