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2:40睡,7:30起床
只有那些疯狂到认定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乔布斯)
二、继续读钱志熙《陶渊明传》(135-294)
始居上京,后迁柴桑,暂居栗里,复还柴桑。
在南村(栗里)暂住,晚年回到柴桑城的陶家旧宅去住了。
南村,在庐山南面,面山带江,风景秀丽。当时文士聚集,陶氏名声最著。
颜延之、王弘、檀道济均先后来访。
最后的作品是《拟挽歌辞三首》《自祭文》。
终于疟病,63岁。
久病不愈,最后自愿放弃治疗。丧事遵嘱,十分简朴。没有发讣闻,也不收友朋的赙赠。
魏晋是生命情绪热烈、生命意识自觉、生命思想丰富的时代。从根本来讲,魏晋士人的一切行为方式、文化创造与生活实践,无不以此为深层的动因。魏晋时代的哲学流派,以生命哲学的不同而分野。
陶渊明生命哲学的超人之处,首先在于追求彻底的理性,完全不依赖外在的力量与信仰,凭自力悟彻生命的真相,并且解决长期困扰自身的忧生、惜生、营生的情绪。其次在于其实践性。他关于生命的一番立言,虽然也希望对他人有所补益,但更重要的是让自己进一步地领悟,并且在实际生涯中实践之。
三、继续读池宇峰《人的全景》(75-108)
“找不同”和“找相同”是我们对外部世界形成有效认知的两种方法,我们通过这两种方法发现变化,发现规律。
人的大脑有上千亿的神经元,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外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这些电信号在上千亿的神经元中流动,就像在千万条大河、小溪中的水流,后浪推前浪,从不停息。这些电信号在头脑中冲破一道道神经门槛(阈值),推动着我们进行计算、搜寻、预测、拼接等思考过程,其中我们能感知到的过程就是有意识的,我们感知不到的过程就是潜意识层面的,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像浪花与暗流。
潜意识与意识是一对好伙伴,他们共同作用,使得台前和幕后的一切活动顺利进行。时不时的, “演员们”会从幕后走到幕前,又从幕前退到幕后,头脑中的话剧从不谢幕,我们也从未停止思考。
三、开读《为学生赋能》(1-15)
凯蒂说: “我不想让表弟失望,也不想让每一位帮助我学习手语的人失望。但我觉得,真正让我撑下来的,是我不想让自己失望。在此之前,我从未在学校作业上下过这么大的功夫。我在课后和周末都花了很长时间来准备。如果当时我停下来的话,之前的努力或许就会付诸东流。真的,我不会允许自己停下来,所以我用其他的方式完成了这首歌。”
这个故事改变了我对教育的看法。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激励、挑战他们,并吸引他们参与一些项目。
可如今,我们的位置调换了。
凯蒂激励了我,激励了班上的同学。他激励了观众,而她的故事也一直激励至今。
然而,这只是一个学生。我希望我可以说,我的每一位学生,都在学校有过至少一次类似的经历。
为学生赋能成了我的目标,给学生机会去追求自己的激情、目标和未来,则成了我的使命。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些课上,我们的学生都在做些什么?
他们在记笔记吗?在听老师讲话吗?在为考试和测验用功学习吗?他们在看屏幕上变来变去的幻灯片吗?在填写表格和信息吗?在温习知识、回答问题、查看教科书后面的答案吗?他们在撰写研究论文吗?在举手吗?他们在一天中,有80%的时间都坐在椅子上吗?
他们是否在循规蹈矩,并且双眼无神的盯着时钟,尽可能地表现出自己“尊崇”的一面,以博得成年人的欢心?
或者,他们又是否在积累知识技能,为的是追求自己的激情、兴趣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