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随处可见,冲突不可避免。
要讨论冲突,不妨先来定义一下冲突,避免产生误解。本文所讲的冲突,引用《沟通的艺术》一书中的概念:
至少两个相互依赖的个体,在实现他们的目标过程中,察觉到了彼此目标的不相容、资源的不足和来自另一方的阻挠,并通过斗争的形式把这种认知表达出来。
面对冲突,我们的常见错误是:
1.蛮干
指责、批评、辱骂……甚至付诸武力。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局面朝着更加恶化的方向前行。
2.逃避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这是逃避主义一贯奉行的观点。然而,逃避也不能解决问题,最多延缓少许。当无声积累到“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更加惨烈的武力。
如题,蛮干?逃避?我们该拿冲突怎么办?
《沟通的艺术》一书为您支招,列举了应对沟通的五种常见模式:
1.“赢-赢”模式
强调合作,找到“我们的办法”
2.“赢-输”模式
强调竞争,争取“我要的办法”
3.“输-赢”模式
强调调适,让步“你要的办法”
4.浅度“输-输”模式
强调妥协,“各取一半”
5.深度“输-输”模式
强调逃避,“没有办法”
个人认为还该加上第6种,全面“输-输”模式
武力蛮干而又势均力敌,“一起完蛋”。
那这是否就意味着:“赢-赢”是最好的,放诸四海皆准的最佳模式呢?
答案是:不一定,还得看关系、情境、对象和目的。
1.关系
在绝对权力面前,比如在掌握生杀大权的领导面前,固执的追求“赢-赢”模式不一定是最明智的选择,“输-赢”的调适模式反而可能更加奏效。
《三国演义》里边,不就有位大臣因为坚持不喝酒而张飞非得让他喝酒而被斩了么?当然,演义或许当不得真,现实生活中也不一定遇得到那么极端的上司或者老板。
2.情境
为了一件衣服而讨价还价数小时,磨叽寻求所谓的“价格最优解”反而得不偿失。
3.对象
共赢是不错的方式,但有可能遇上蛮不讲理或故意找茬的人,合作性沟通的可能性就非常低。
4.目的
面对对方情绪激动、极不理智的时候,让人冷静下来或许是首要目的,这个时候的据理力争更有可能让冲突升级,因为这是对方根本不认识理嘛。
轻客365-创业一年记,我们明天见。
;DY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