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无善无恶,有的是对这个世界的最本能的反应(求生欲和求知欲),所以说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是最接近于“道”的状态,未来未知,未来可期,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天才,可是为什么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些孩子越来越自信了,而有些孩子却越不自信了,问题就出在父母身上,父母的这几种行为,正在毁掉自己孩子的自信。
一、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各种拔苗助长,
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掉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就提前幼升小,小学就提前学初中,初中提前学高中以此类推的拔苗助长。
孩子脑神经的发育,是遵循一定的发育规律的,让孩子提前学习,超前学习,就是再给孩子还未发育成熟的上层脑不断施加压力,不断带来焦虑,这给孩子带来的是没有安全感,从而让孩子习惯躲到本能脑里面躲避风险。
所以当父母们过早里面强塞一些知识,破坏的是孩子的“感觉”,造成他们思维固化,这个思维固化就是那种养成用本能脑和情绪脑来做事情和生活,而理智脑发展不起来,要知道我们的创新能力,自律能力,自驱能力这些能让人越来越优秀的能力,全是理智脑掌控的。
二、经常跟别人家宝宝比较,归根结底是父母没有找准自己的节奏。
父母之间的绝大多数话题就是孩子,回到家里就会不自觉的说“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这么好,你怎么这么差?”、“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会做,你什么都不会”等等。
殊不知,经常这样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会让孩子很反感、也很失落,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如别人,久而久之会变得非常不自信。
三、过度保护孩子
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但是有些家长过于保护孩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都不让孩子做。比如,孩子想帮妈妈倒杯水,妈妈就会说:“你还做不了,我来吧。”诸如此类。
过分的保护欲限制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探险精神,自己获得不了一点点成就感,这样会使孩子越来越消极,失去自主能力,变成妈宝男,甚至离不开父母。
四、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把压力和焦虑传递到孩子身上。
现在的社会节奏太快,生活的压力有时候压的大人喘不过气。好不容易下班回家了,为了释放压力,就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把孩子当成了出气筒。比如“都是因为你妈妈一点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为了你我放弃了多少你知道吗?”等等。
家长这样做,孩子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这件事情与自己无关,也会潜意识的觉得是自己的错,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今后碰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也会抱怨社会,而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五、情绪不稳定、随意打骂孩子的父母
古云:打是亲骂是爱。这给多少父母找到了理由去随意肆放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及冷暴力,一点小事情就发脾气,整个家庭的氛围格外紧张。在这种不和谐的家庭中,孩子的神经异常的紧张,充满恐慌,什么事情都要看脸色,大气都不敢出,不说智力发育了,连身体发育都成问题。这样的孩子会很阴冷消沉,变得越来越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