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母亲离开我。我辞职,全盘接手养育孩子。那段期间,基本全天我的情绪都处于失控、暴怒、对孩子大吼大叫的状态。而孩子那段时间和我在一起的时候,也很少笑容,基本都是出于安静乖巧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和孩子的相处模式逐渐发生转变。我逐渐意识到,每当我和孩子发生的冲突,或者孩子身上出现问题,根源均在养育人。孩子没有错,错都在大人。是大人没有安排好,或者做好榜样。
随着我对心理学的学习、对自我的认识的加深,自我觉知能力的苏醒,我和孩子的关系逐渐发生变化。在自我反省中,我观察到,每当我情绪失控时,基本都处于焦虑、着急的情绪中。
我为什么焦虑、着急?我在静下来,进一步观察:或者是,我把内心的对理想自己的想象,投射给孩子,而孩子没有完成我对她的期望;或者是,孩子没有完成我规定的作业,没有走完每天既定的程序,没有满足我的掌控感,我感到绝望,继而情绪失控,对孩子大吼大叫。
这时,程序成了我情绪失控的关键。而进一步观察下去,我设置程序,如果我和孩子每天都完成了任务,这让我有很好的掌控感。而孩子总是想玩,她慢慢长大,会发现,她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感加强,逐渐会挑战我的控制和权威,继而爆发出冲突。
人应该有掌控力,能够掌控自己的生活,即便现在有失控甚至崩溃,也一定要深信,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活恢复掌控。这对母亲和孩子来说,甚至于每个个体来说,都很重要。
因此,做一个“60分妈妈”,剩余40分,让孩子形成基本的掌控感,而后有一个基本有力量的爸爸,乃至一个家,这就构成了好的安全容器,孩子就可以在这个基本有掌控感世界里释放活力,伸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