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第三模块,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精熟教学法。首先,在文章开头,作者就抛出了一个问题,面对40-50人的大班级,我们的教学到底是要面向谁?大多数的中等生,还是少部分的优秀生,亦或是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其中,无论我们的教学要面向谁,我们都会失去另外的那两部分的学生。因此,在课堂上如何才能真正地兼顾到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便成为了很重要的命题。
于是,作者提出了两个教学法,一是“精熟学习法”,二是“差异化教学法”,我想着重说说前者,精熟教学法。那么,什么是精熟教学法呢?即老师在完成单元教学后,通过单元考试对全班学生进行第一次过程性评价,然后根据成绩把学生分成两大类--“通过”或“不通过”。对于“通过”的学生,老师给予一些提升性的学习内容或练习;对于“不通过”的学生,则需要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学习,并通过第二次过程性评价。然后,全体学生再一起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
我们常常为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而着急,精熟教学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是令人振奋。可以在教学中,大大的应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