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当人们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中层次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较好满足,但还未能达到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时,中层阶级就诞生了。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娃。
因为对于年轻人而言,不仅工作苦,生活和爱情也苦。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2023年底,中国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了3237万人,男多女少,大势所趋,不管你怎么处理,总会有一批男性找不到媳妇,而中国对男性的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又非常单一,总结起来就四个字,有没有钱,只要你有钱随时就有一大批优质女性倒追你,如果你没钱,就算你是高富帅,依然有可能被嫌弃,这就是婚恋市场的现实,在对男性进行评价的时候,金钱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如果把100分当做价值总分,那么金钱最起码占了60分,剩下的外貌,学识,性格,人品,三观加起来共分剩下的40分。,所以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名言,在金钱面前帅气不值一提。
和男性不同,现实社会很少有人会以赚钱能力来衡量一个女性优不优秀,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很奇葩的案例,比如说女生月薪3000却要找月薪3万的男朋友。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大量女性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根据调研数据,中国大城市大龄剩女总计超过了3000万人,一方面是男性比女性多了3237万人,另一方面却是3000万女生嫁不出去,现实就是这么魔幻,很多人一直非常困惑,明明中国男多女少,怎么自己身边还有那么多剩女呢?想嫁人其实很容易,但是普通的男生根本入不了他们的法眼,优质的男生他们又竞争不过优质女生,所以就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虽然我们村也有人结婚,但不难感知到,无论当下社会对婚姻制度如何的抨击,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我们仍然渴望亲密关系,与所爱的人相守,这个朴素的愿望其实一直都存在。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既难得到又不懂如何经营一份舒适的亲密关系。
这让我想起前阵子端午节,我们村的一个,把对象带回老家见父母时全家人的那种高兴,大家就像是办妥了一件大事,奔走相告,没有人关心别的。
而每逢过年过节大家聚到一起,村里大量的剩男剩女都是长辈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之一,当然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句:“太不孝了,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挣那么多钱有什么用?还不是连个对象都找不到”……
通常听到这些,我们年轻人都会愤然起身,因为争辩肯定是争辩不过的。
因此,我太能理解在一个传统家族里,适龄没有结婚生育所需要承受的巨大压力,那种感觉令人无比窒息。
事实上,比起社会底层,因为受出身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婚姻没有太多的选择,中产和准中产的婚姻则因为有得选而变得更为艰难。
当物质方面得到满足后,大家理所当然地想要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与契合。
但又因为人是社会群体性动物,所以这个过程中很难摆脱他人的评价、社会的评价,那么如何在寻找和经营亲密关系中减少自身内耗,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不为父母的想法而买单
在中国的家庭里,为什么不允许早恋,但又急着结婚?
在《巨婴国》中,心理学者武志红引用了台湾学者孙隆基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给出了答案:
在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一个人是不完整的,他甚至都不能构成存在的单元,没成过家的单身汉、疯子,等等,他们会被排斥在家族体系之外,或者被忽视得厉害,必须结婚生子构建一个完整家庭,才会构成一个被尊重的独立单元。
在传统的价值观体系中,结婚更像是一项任务,婚恋的目的也不在于恋爱,而在于组建一个家庭。
至于不婚主义、丁克主义、同性恋者,之所以会受到排斥,就在于他们根本没办法组建一个“完整的家庭”。如果在适婚年龄没有结婚,就会被视为是不正常的、失败的。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规劝;“你眼光别太高,其实找谁都差不多的,跟谁过都那样。”
为啥会这么说,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这种价值观体系里,人与人之间是不具有差异性的,也没有明确的自我边界,有的就只是一个统一的标准。
而父母这种无意识的控制,把插手儿女婚恋的行为,被视作是为你好、对你尽责的表现。
我还发现另一个更可悲的现象,就是在结婚这件事上,中国父母对女儿的包容度远低于儿子,女孩的父母会“贬低”女儿,而男孩的父母通常会“抬高”自己的儿子。
有心理学家指出,这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的替补,在母亲看来,自己都能接纳不幸福的婚姻,为啥女儿不可以?
有些母亲甚至会认为,女儿不结婚是对自己价值观的挑战。如果你跟她争吵,她会慢慢忘记初心,而一心放在逼你结婚上。
只有你结了婚,她心里才会平衡,认为人这一辈子本该如此啊,感情不顺也是必然要经历的事情。
但其实大多数人都知道,父母的想法不一定都正确。有的父母自己婚姻过的并不好,却坚持让孩子结婚,这根本不是爱,而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表面来看,父母是在为了你结婚而焦虑,实际上她更害怕别人说她失败,没有能力教育好女儿。
如果你理解了这一层,就不会为此愤怒,父母的想法只能代表自己,我们没必要为他们的想法买单。
这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伤害通常来自陌生人,而痛苦往往由最亲密的人带给我们。因为父母太知道我们的软肋和缺点了,所以总是能精准地戳痛我们的内心。
其实避免这种精神打击最有效的办法还是“物理隔离”,尽量不要跟边界感欠缺的父母长久地生活在一起,独立去闯属于自己的世界。
妥协是为了成全,可是很多时候,一次权宜之计就让人再无回头的可能。
二、重新看待相亲这件事
客观来讲,结婚仍然是主流的选择,尤其之于一个合格的中产。
这里我还是劝你趁你没被渣男伤害过,早点结婚,延续自己的基因,是人类的本能。人类很多价值观的形成,本质上都在于让基因能够得以延续。
一个想结婚的人,如果到了30岁左右还没有合适的对象,那基本上也把身边的同学、同事、朋友都筛选排除过一遍了。
虽然现在恋爱的方式越来越多,但“相亲”仍然是走向婚姻的一个重要方式。
很多人拒绝相亲,其实也不是拒绝这种认识彼此的形式,而是不想被对方审视。
相亲的大多数人都是奔着结婚来的,这就显得目的性很强,颇有交易的意味,而很多问题既问不出口,又不想回答,让人生理上和心理上双重别扭。
其实,如果你把相亲当作一场面试,而自己就是那个面试官,换一种心态,也许会别有一番天地。
首先,你要自行去评估这个人是否合适,介绍你们认识的人说的话就像是简历一样,不用过分相信,亲自去考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要总是拘泥于在网上聊天,那种感觉是虚幻的,最好还是要多见面聊聊,因为说不定对方有一百个备胎,毕竟线上聊天没成本;
其次,不要怨怼介绍人给你介绍的相亲对象不够好,介绍人的本意大多还是好的,都是为了撮合一对恋人,所以难免会夸大一些长处,隐瞒一些不足;同时,还是要多动员身边的人帮忙介绍,因为面试嘛,肯定是见过的候选人越多越有机会找到那个最合适的;
再者,不必过分去在意门当户对,太多的条条框框,反倒把有缘人框在了门外。有些人,只是赶上了好时候,所以赚到了钱;也有些人,比如十年前高考600分报了新闻学,现在惨的一比,这只能说时运不济。
真正的门当户对,是做人的层次对等,不是财富、学历、原生家庭条件的对等。
最后,别过分依赖“眼缘”,我们总是很容易从外表去判定一个人,长得好的天然更容易获得高分,但实际上人很难通过一次见面,就把对方看透。况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的阶段,人的一些认知也在改变。一个人的人品才是首先考虑的。
比如我们小的时候都喜欢被人夸“聪明”,但是人到中年,可能还是“靠谱”的标签更有力量。
所以,还是要多接触、多沟通、了解对方的价值观,你会发现,社会上大部分的人,都是能够好好交往的。
当然,你才是自己人生战略合作伙伴的终极面试官,要能明断是非,要有自己的主张,关键时刻也要能全身而退。
三、经营婚姻需要供求平衡
蔡康永说:人与人之间是有一个情感账户的,每次让对方开心,存款就多一点,每次让对方难过,存款就少一些。不要一味地从当中提现,任性地觉得,你的钱永远挥霍不完,不是的,存款变成零的时候,就是对方离开的时候。
这也道出了当代很多婚姻出现问题的根源——供求不平衡。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我们对于婚姻的期待值也前所未有的提高了,却并没有为此做出相应的投入,婚姻承载了太高的情感理想。
一段婚姻的开始,往往是源于彼此欣赏、爱慕,愿意同甘共苦,于是决定共度余生。
但就像水不能一直在炉子上烧得滚开,那样会把壶底烧坏。生活的船也无法靠着浪漫主义色彩在人生的海域中乘风破浪,再惊世骇俗的感情,最终都会从热烈回归平淡,爱是要落到一蔬一饭、一言一行里。
当两个人相处的时间被无限拉长,每天面对无趣的生活,面对褪去的激情,很容易会因为一点小事产生矛盾与冲突。
而一段从纯粹的爱情过渡到相守终老的婚姻,两个人的心里必将经受一段难以规避的炼狱过程,只是每对夫妻经历这段过程的长短不同罢了。
我一直认为,两个人相伴一生,彼此间要有一点肝胆相照的侠气和几分感恩对方的义气。
窗明几净的客厅、洁净如新的马桶、整洁利落的厨房,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这是妻子的付出;
如期归还的房贷车贷、逐渐提高的生活品质、越来越有安全感的银行卡余额,这是丈夫的付出;
无论是照顾家庭,还是在外面赚钱,对于普通人而言,都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一段真挚的婚姻,往往来自于千百次的维系与妥协。
就像傅首尔在《奇葩说》里说过的:世间夫妻那么多对,不是每一对都恩恩爱爱。大多数普通人的婚姻就是伙伴关系,是人生最重要的战友,有很多共同战胜困难的坚固情感。
四、婚姻不相信眼泪
当然,现代婚姻没能坚持一生、半途戛然而止的概率也不低。
《花样年华》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从来没有想到婚姻这么复杂,还以为一个人做好就行了。可两个人在一起,单是自己做得好是不够的,两好搁一好,三好过到老就是这个道理。
比起贫贱夫妻百事哀,中产家庭里夫妻间的锱铢必较,才更让人心寒。如果说前者是迫于生活的无奈和心酸,那么后者则是出于内心的吝啬和傲慢。
自私的一方总是指望别人无条件的付出与迁就,把两个人的婚姻,硬生生地过成了一个人的独角戏。
即便说难得糊涂是新中产的一种美好品质,但是当真相都被怼到眼前了,也很难做到视而不见。
在生活的惯性下,日子兴许会继续装模作样地过下去,但在这场夫妻拉锯战中,矛盾总会在不经意间愈演愈烈,失控的状态下,彼此的口不择言,恶语相向,谁也不肯退让,只会把感情一次又一次地推向深渊。
没办法,婚姻中的信任感一旦被破坏,就会像烤焦的面包一样,无论对方遮掩得多好,都挡不住那股焦味。
一段以浪漫开始的中产婚姻,在半途中以一地鸡毛潦草收场,无论是情感上还是财富上,此前所有的努力可能都将付诸东流。
所以,随时做好最坏的打算也是清醒的中产们的必修课:失去这个人,但要保留自己赚钱的能力。
因为只有保持工作和赚钱的能力,才可以在这段婚姻关系里做到有路可退。
这个世界相信的是强弱,不是眼泪和善良,婚姻是两个力量匹配的强者之间的相互制衡。
五、独身主义是强者的选择
倘若我们在不过三十而立的年龄,过早地下定义选择不婚、或者丁克,这未免有些为时尚早。
毕竟,人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认知和需求。
但有些事情,一旦错过了时间窗口,可能就再也没有重新打开的机会。
当站在了适孕最佳年龄的尾巴上,仍没有婚育打算的女孩们,不妨选择冻卵,给自己留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好像存款一样,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我也一直认为,独身主义和丁克是强者的选择。因为在这样的选择背后,一是要承担社会主流价值观所带来的舆论压力,二是要对抗人类想要基因延续的本能。
众所周知的互联网行业大龄未婚钻石王老五有两个:一个是互联网教父级人物张朝阳,另一个是前搜狗CEO王小川。
他们身价百亿,是绝对的强者。而这样的强者中国能有几个?而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平凡的人。
张朝阳也会在节目里饱含深情地唱《亲爱的那不是爱情》,王小川也会在社交媒体上说“女生真是个让人既放不下又有点麻烦的神奇物种”。
每一对夫妻在宣誓结婚的那一刻,我相信他们都是真心希望自己能和对方白头偕老的,那么什么样的婚姻才能让中产爱情走到最后呢?
单身不香吗?单身你想干嘛就干嘛,自由自在,无拘无忧,但结了婚你受到了限制就太大了,家庭,孩子,老人,法律,道德等等,既然结婚后会损失这么多自由那为什么人们还要结婚呢?因为结婚会让你更幸福,所以你自愿放弃的一部分自由。
古代穷人是怎么白头偕老的?男的出门种地每天累死累活,但那些收入仅仅只够家庭糊口而已,要想生活的好一点,女的要在家织布,补贴一点家用。如果男的出了意外不在了,整个家庭会瞬间陷入赤贪,孤儿寡母的日子极其难过,但如果女的出了意外不在了,整个家庭会瞬间崩塌,家里的几个孩子谁带,家里的饭谁做?外面的地谁种?
和则两利,分则两害,所以夫妻二人必须情比金坚,白头偕老,夫妻俩只要智力正常,都会选择相濡以沫,永不分离。
无论古今男女,支撑双方相爱一辈子的绝对不是美貌和性,而是互相扶持,互相需要,夫妻二人必须要有一个共同且明确的人生目标,这个目标他们靠自己的力量都无法实现,迫切需要彼此才有可能走到最后,否则等双方对彼此肉体厌倦的时候,稍微吵架就离婚了。
我们再看一下富人的婚姻情况
翻开整部婚姻法里面其实就只有一个字,那就是钱,婚姻是私有制的产物,其目的就是为了稳定夫妻二人的财产所有权和后代养育权,越有钱的人越受到婚姻法的制约。
经济学中有一个帕累托最优,它指的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情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得更好。俩个人的婚姻结合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追求帕累托最优的过程。
上流社会对挑选婚姻极为严格,因为双方在利益形象上的结合太紧密了。上流社会的家庭都是一方负责打拼,一方负责辅助。他们更像是合伙人,一起来经营家庭这个小企业。一旦双方的婚姻出现问题对双方而言都是巨大的损失。
来到这里,我们也就看明白了,生活在农村有共同土地资产的小资本穷人和上流社会的富二代或富三代青年们,相对来说他们更容易结婚,离婚更难。
中产阶级却恰恰相反,他们结婚不易,离婚率却很高。北上广深遥遥领先全国平均水平,离婚率高达30%以上。因为中产阶层的利益捆绑并不紧密,你在这家公司当总监,他在那家公司做主管,双方并没有太多的利益交织。结婚了收入不会增长,离婚了双方收入也不会下降。中产结婚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分担房贷并一起生育孩子,但是这些东西换一个异性也能做到。
所以中产阶级婚姻的重要粘合剂就是爱情,但是爱情这东西是有保质期的,三年一小劫,七年一大劫,当爱情消退的时候,如果碰到另外一个收入高的人,中产的婚姻马上就会出现问题。
随着我国共同富裕的实现,生活在农村的男人越来越少,上流社会的人毕竟只是极少数,绝大部分的中产怎么让自己脱单容易又婚姻稳固呢?其实很简单:
①婚前多付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你在你伴侣身上的一切投入都是沉没成本。一旦离婚就将会严重损失,这种投入包括但不限于金钱,时间,情感等,例如:男女谈恋爱什么都不需要,双方看对眼有感情就可以了。但是在结婚前,双方都会投入大量的彩礼和嫁妆,还有买房,买车等巨大支出,这都是增大投入,增强婚姻稳固性的一种手段,当对方投入的越多,他就会越爱你,而你投入的越多,你就会越爱他。如果双方在感情上,尚未消退的的前几年,就形成了习惯共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婚姻中互相投入,那么你们就完全可以白头偕老。
②婚后多生娃
多养孩子,我们拥有了俩人共同的血脉,我们俩人生就有了共同奋斗的目标了。但必须有一个前提,夫妻双方都必须尽全力去养孩子,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否则这个共同的人生目标依然不存在。未来的人生计划中是怎么规划安排小孩子的,有没有为了小孩子,努力奋斗一生的打算,这样的婚姻也很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