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教派有一个传承:找到你灵魂伴侣,和他同修!
鲁米是成吉思汗时代的人,他出生于阿富汗。后来为了躲避蒙古大军的入侵,先是迁居到伊拉克,又到土耳其,成为苏菲教派的宗教领袖,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夏姆斯则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苦行僧,一次走在沙漠中,有一个声音问他:我可以帮助你找到你的灵魂伴侣,为此,你愿意付出什么代价呢?
夏姆斯毫不犹豫地说:我的头颅。
之后,夏姆斯和鲁米相遇,他们深深相爱,总是相伴在一起。这招致了鲁米身边人的嫉恨,夏姆斯被杀,而杀掉他的,据说是鲁米的儿子,他还将夏姆斯的头颅送给鲁米,夏姆斯果真付出了自己生命的代价。
之后,鲁米长时间陷入痛苦中,到处寻找夏姆斯的踪影,直到有一天彻悟:
我为什么要寻找他呢?
我不就是他吗?
他的本质透过我而显现。
我寻找的,只是我自己。
在生活中总是充满着“我与它”的关系,而我们却一直想要找到“我与你”的关系,哪怕是一段也好。
即便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兄弟”、“闺蜜”、“伴侣”的大部分也远没有到知音的地步。
什么是知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两个善,一个是你有自认为不错的本事,另一个是有人能欣赏愿意欣赏并且能与你产生共鸣的本事。
知音不是有什么事情都要都可以跟他说,而是你说的他都能懂。
没有秘密的人才是不健康的,每个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要有一些自己的秘密的,一个没有秘密的人,也很难真正地形成完善的自我。
我们与人产生关系,与物产生关系,想要以此来更好地生活,但是很多关系给我们带来的却不是解放,而是更紧的束缚。父母可以逼迫孩子听自己的话,甚至不需要什么理由,因为我是你父母,所以你要听我的!
听话教育渗透到了我们无数人的血液中,即便是在夸我们养的小猫、小狗时,也常常会说,它们好乖好听话。
所以,我们在任何关系中也会不自觉地将“听话”渗透到我们的关系相处之中。
你爱我吗?那你咋不听我的话?看来你还是不爱我!
咱俩好吗?那你咋不听我的话?看来咱俩还是不够好!
……
即便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做的时候也很难心甘情愿,毕竟,谁不想拥有这种控制感呢?即便是为此假借爱之名,而行非理性之事!
所以,才会有修行逆天之说了吧!
最好的关系是在与你的交往中不但没失去自我,还对自我有了更好更深刻的认识。
学武志红的心理学课程时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追逐关系,追逐爱情,在最深的含义上,就是在追逐这样一个东西:我和你的全然相遇。
虽然说建立一百段关系也不一定有一段全然的相遇,我们仍然会去尝试第一百零一段,即便在第一百零二段真的找到了,我们仍然不会就此停住,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去开始第一百零三段。
Lovers don't finally meet somewhere. They're in each other all along.
情人们并不最终相遇某处,他们一直在彼此之中。
---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