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觉得,有些事情,坚持起来真的那么难吗?
比如之前坚持的每日写作,其实只是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也许是早起的小段时间,也许是几十分钟的通勤时间,都可以成为我完成自己心中小小目标的可利用的时间,可能从开始决定要抛弃微信,微博,转向专注内心的时候,是有一些不情愿和痛苦,但是当自己的大脑开始思考和实施的时候,所有的不舒适的感觉就都会被自己专注的力量所击退,慢慢地,自己也就会学会,一旦开启某项任务,就绝对没有可以放弃的选择。我好像也就是靠着这个念头,坚持了那么多天的每日写作。
现在想来,那段时间是自己最舒服,最平静,最爱生活的时光。写作,给了自己沟通的桥梁,让自己内心和自己的外在,自己的现实和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当下和自己的未来有了可以交流的机会。既然写作是这么好的一个方式让自己找到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秘密基地,那为什么后来放弃了呢?
我觉得应该是:
1.没有看到成果,即没有人阅读
2.有些是流水账式的记录,自己也觉得没什么意义
3.量多,对于我个人来说,也就是质的下降
怎样改变:
1.把日记和知识分享分开。
日记只在发生重大事情的时候记录,并且一定要在当天完成。其余的各种小感想,记录在微博并配上图片。(因为,每天都记录的日记其实也都没什么用,就算到了很老的年纪,也不能每天都翻着以往每天的日记看吧,最重要的还是享受当下。)
知识分享类的,包括书籍,电影,TED,以及各种渠道来源的知识。如果有时候实在没有话题了,可以从一些好的订阅号里找到灵感。如果可以的话,可以暂定,每周四发TED,周五发书籍。其余时间待定。(刚刚又把已经濒临被注销的订阅号捡回来了,用来解决写作和总结无人阅读的问题。)
2.感觉第一点已经基本把所有事都解决了
不过,好像也只是解决了无人阅读的第一步,更对的思维总结的思考,我决定,还是分享在简书或者知乎平台吧。可以没事逛逛知乎平台,尝试着帮别人解决问题,而不是总想着找人帮忙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个也是一种对于知识的输出。所以,读完书,可以看看知乎,跟别人交流交流后,再去记录思维碰撞后的火花。解决了书看完就忘了的坏习惯。
不知不觉,自己好像已经解决了一大部分的问题,这样庖丁解牛的方式,真的让自己慢慢也就理清了所有混乱的思路。
这样分析下来,真的也就发现,坚持没那么难,如果真的很难,那说明自己的方式有问题,及时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小小目标都会一个个实现。
———————————————————————————
相信我,改变是痛苦的,但是同时也是令人激动和欣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