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非常有时间,所以看完了一本之前搁置许久的书,这书给了我很大启发,就是仿佛之前我做的很多事终于有一个人能全面系统地用书面语言讲出来,我觉得自我被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看见,这是一种十分特别的体验。
书中提到,人类的一切行为习惯都可以从婴儿期找到源头。亲子关系甚至所有亲密关系中的控制与反控制,往往是因为这些父母在自己的婴儿期没有得到及时的回应和抚慰,哭闹不被理睬,甚至被送到别人家寄养。母亲的不可控性和无法预期,使婴儿时时刻刻承受着“不存在感”,这种感觉比死更可怕,所以他们长大后才会疯狂地追求控制。
也就是说,在我们几乎对外界一无所知的婴儿期,事实上我们的心理依然处于和母体完全共生的状态,如同还在母亲的子宫里一样,我们以为母亲和我们是一体的,我们依赖母亲和母亲的乳房生存,用哭喊得到安抚和哺乳。
这个时候,如果母亲能够及时准确积极的回应婴儿,爱便会在亲子之间流动,婴儿会在合适的月龄分离出独立人格,安全健康地结束共生,如果母亲因情绪问题或职场压力等做不到及时回应,婴儿就会惊讶且愤怒地感知到“我那么热爱乳房,乳房竟然不受我的控制”,继而撕心裂肺,嚎啕大哭。久而久之,婴儿长成了大人,内心的匮乏从未填满,他的一生都会不可抑制地追求控制,以弥补婴儿期的空洞。
于是有了很多热爱控制和改变他人的人,这样的人我在现实生活中见过很多,非常多,很庆幸我并不是其中一员,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过得并不幸福,也很难体会到纯粹的快乐。
有的人全程监督孩子写作业,恨不得每五分钟训斥孩子一次:你不应该先写语文,要趁着不是很困的时候先算数学;你不应该削铅笔浪费时间;你不应该边写作业边吃零食……你不让他说话和干涉,他抓心挠肝,坐立不安,仿佛这一件不大的事情就足以毁掉孩子一辈子。事实是什么?是他的内心焦虑,是他内在的婴儿在焦虑。
我们先不说这种频率的打断和训斥会不会真正提高孩子的效率,让孩子领悟到时间管理的真谛,或者会不会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我们单说这个时间节点孩子的心理状态,必然是非常不稳定和沮丧的,他在父母的暴怒和嘶吼里,第一感觉一定是安全感的丧失和自我的失衡,他会陷在当下的恐惧和焦虑里走不出来,想到的并不如父母所愿那样“我这样做会影响学习,父母说的是对的”,而是“爸爸妈妈这么生气,他们会不会打我?我还是被爱的吗?我会被抛弃吗?”在这种被激烈情绪支配和控制的状态下长期生存之后,这些孩子长大了会不由自主地复制上一代的处世方式,渴望控制和改变他人,并在潜意识中将自己的行为冠以爱之名。一代一代,因果循环。
还有一些人有进食障碍,狂吃之后会狂吐,这个看似好治疗,只要对行为加以矫正——“不要吃那么多,吃完了不要吐就行了呗”,但实际上,没有人会故意折磨自己。狂吃狂吐表达的是潜意识中对“乳房”这个客体的不确定性的恐惧和愤怒。乳房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客体,有的妈妈即使奶水充足也不按需喂奶,而是定点喂奶,或者在婴儿没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时被强制断奶,甚至连带着母亲消失,婴儿就会感觉自己的生存由乳房决定,可它居然是不确定的,“我需要的时候不一定有,这太可怕了”。如果婴儿与乳房的关系长期恶劣,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往往会伴随他的一生,使他的生命底色多一层焦虑的色彩,进而衍生出对“控制”不同寻常的追求。
还有的人看似顺利地度过了童年和青春期,也许连自己都没有察觉到幼儿期与母亲之间的恶劣关系以及原生家庭的破碎早已经影响了很多事情的走向,于是在步入恋爱关系后,无比渴望改造恋人或配偶,当然,同样是打着“爱”的旗号。“你不应该抽烟喝酒,你不应该沉默寡言,你不应该木讷憨厚,你不应该……”为什么想要改变对方?因为看不见对方的真实存在,只看见我们头脑中想象出来的“正确”的对方。头脑中的想象是可怕的,因为它会找一万种理由来证明自己就是真理。
实际上真的能走进以爱情为主体的亲密关系的人,谁没有辨别这些的能力?他不知道抽烟喝酒伤身吗?他不知道八面玲珑更容易收获相对来说轻松的人际关系吗?他不知道察言观色、长袖善舞更能创造财富吗?他都知道,不过是成年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罢了。而“成年人”这个词语的真正意义绝非年龄上的量变,而是从“无行为能力人”到“限制行为能力人”再到“完全行为能力人”的质变,成年人做的选择,是需要自己承担后果的,好的坏的都自己担着,他人不必插手太多。
当我们完全不想改变对方时,才可能真正陪伴对方。没有人喜欢被说教,没有人喜欢被控制。当我们想要改变对方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道理多么正确,其实都是在传递:“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这个改变本身就会让对方感到抗拒。所以这样的亲密关系不可能长久稳定,一定会有一个极限点,要么是子女长大成人拥有了独立养活自己的能力决绝离家,要么是恋人终于有一天耗尽了爱和耐心,穿上了最常穿的外套起身离开且轻轻带上了门不再回头,到了那一天,被留下的人除了错愕和伤心,还带着好心被辜负的愤慨和仇恨。
其实悲剧早就埋下了伏笔,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性格又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只有你不知,没有天不知。轮回有巨大的推动力,使我们把痛苦转嫁给恋人和孩子,自己童年不快乐的人,要给恋人和孩子爱和自由确实不容易。你过了自己的一生,又妄想过孩子的一生,看上去是为孩子好,殊不知孩子已经精神死亡。你过了自己的一生,又企图过恋人的一生,恋人的离去只是时间问题,而不再是性质问题。
所以我感到庆幸。
我早已不记得婴儿期发生的事情,但是以我成年后对待感情种种放任自流的态度回溯,三十年前我的妈妈一定十分积极且及时地回应了我无数次的大哭和寻找,一定是按需喂养,而不是现在某些专家提倡的按时喂养,一定是只要我哭泣就温柔耐心地抱起了我安抚,而不是担心惯坏了我而看着我不管,一定是和我爸爸一起努力营造出一种安稳和谐的氛围,使我不必恐慌和担忧家庭的倾塌。
幼年辐射进成年,我对这些不缺失,就从不会想要改变和控制李段奕宏,他是个活生生的有独立人格的人,我图他敦厚可靠,就不可能再图他左右逢源,我图他仁义老实,就不可能再图他开疆裂土,一个普通人怎么会拥有完全相反的两种性格特质?那是强人所难。
我看中的最初就是这个人,那么他身上的所有特质我都接受。他就是他,我也就是我,两个小城市里的普通人的普通爱情,经过了时间的磨砺,组成了普通的家庭,日复一日过着普通的生活,有无法避免的喜怒哀乐。人只有当自我的真实感受被确认时,才会产生幸福的存在感。
当我们从各种限制性信念中解脱,就能轻松创造丰盛的人生,因为最好的爱情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