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关于“舒适圈”的话题越来越多。可能是面对2109年底的裁员、倒闭,每个人都想到了些什么,让“舒适圈”这个词凸显。无论是职员白领还是街头商贩,无论是企业领导还是待业闲人似乎都想要出圈或是进圈。这让我想了一下什么是“舒适圈”?我在圈内还是圈外?
舒适圈”现在都被叫成了“苏轼圈”意思是形容全部人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所以我们感到很自在。看看这个定义,“无形的圈子”,在圈子里就很自在。说白了就是自己一直循规蹈矩的生活轨迹和生活半径。每天对着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说着同样的话。我仔细看了看我周围的人,大家似乎都在圈里了。仿佛大家过的都还可以,那为啥都还吵吵着要跳出“舒适圈”,这么为难自己呢?
首先,大家对舒适的理解真的不一样。外人看到的舒适是那个人的理解,而自己并不觉得舒适。但比较可笑的是,我们自己还要装出现在的圈子很舒适的样子来欺骗自己和其他人。很多人会说“我们不和好的比,我们和差的比。”这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安慰,是在竭力维护自己在“舒适圈”里这个形象的方法。毕竟大部分人认为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的自己。能客观的评价自己是一个很难的成长阶段。近期比较火的抖音是说“人真正的长大是意识到你的父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意识到你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意识到你的孩子也是一个平凡的人。”我就觉得这话很对,曾今我也觉得自己可以不平凡,可以在职业道路上有作为,但经历了种种之后,我也成长了也知道自己真的平凡。能在自己认为的“舒适圈”内客观的评价自己,才是要不要跳出“舒适圈”的内在动力。
然后呢,跳出了“舒适圈”之后呢?跳到哪里了?“不舒适圈”?我不认为存在“不舒适圈”,对于每个人都是“舒适圈”之外还是“舒适圈”,而不舒适只存在有跳出老的圈子并跳进新圈子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不舒适的。对于我们来说,突破自己的原有路径是很难的过程,比如每天早起5分钟,找一条新的路上班,换一个口味的早餐...这些都很难。我就一直对我老婆每天早上要赖床5分钟感到不解。她每天定闹铃是早上6:00,但是每天铃响后她都会再睡5分钟。即便我会不停提醒她再不起来要赶不上班车了,要迟到了会吃不上早饭等等,但效果甚微。这就是不愿跳出圈的实例。推动一个人进行“舒适圈”迁移的动力,我认为是渴望。没有迁移渴望的人会固守在自己的“舒适圈”之内,因为对于一个没有迁移渴望的人这已经足够舒适了。对于一个看到了新圈子并向往新圈子的人,他的渴望会激发他去做出改变,进行迁移。激发渴望是促使一个人改变的根本方法。2019年很多人都被动的被激发了一把。裁员、倒闭、减薪~仿佛与时代进步行程了鲜明的对比。原来固守在自己“舒适圈”的人发现自己被不舒适了。而面对这种不舒适的感觉,也产生了两种做法。有人选择了结束生命,有人选择了进步改变。在面对“被不舒适”的时候,更要认真的客观的评价自己,让自己从内心去激发寻求迁移的渴望,并付出行动。在“舒适圈”内想要激发迁移的渴望仿佛会难很多。“懒惰”是人性,能不改变就不改变。但如果能接触到其它圈子的模式时,我相信很多人也会激发出迁移的渴望。我说的并不是接触其它“舒适圈”的人,而是新的模式。每一个“舒适圈”都有自己的模式,人掌握了模式所以进入了自己的“舒适圈”,当你能了解其它模式的时候,只要新模式能让你获得更多,你是渴望学习和融入的,慢慢的也就迁移进了新的“舒适圈”。
在“舒适圈”迁移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客观评价自己。复盘一下你在现有圈中的经历,不管是在职场中的经历还是家庭、感情经历。仔细想想可以找到让自己做出迁移的理由。二是要跟上时代。对自己“舒适圈”不满或觉得不舒适了,很大原因是舒适圈没有跟随时代一起发展。自己的模式已经落后了,从而拖累了实际生活,让自己感到被不舒适了。有人觉得996的生活累到生不如死,但是在每月看到工资的那一刻还是舒适的。这是时代创造的新的模式。有人有拿高薪的渴望,但是又想保留朝九晚五的模式,这个在新时代越来越不可能实现了。第三就是要行动。行动力是阻碍“舒适圈”迁移的障碍。这也真正拉开了个人的差距,拖延了迁移的时间,让人在不舒适的过程中停留的更长。我也看了梅尔.罗宾斯的《5秒钟法则》。可以说这的确是自我心理暗示激励内心渴望的好办法。5秒钟法则是在你有一个想法后的5s内做出行动,如果在这5s内你没有一个实际的行动和它结合,那么你的想法就会自己扼杀掉。其实可以尝试看看,会有很奇妙的结果。第四就是要有面对长时间处在迁移过程的心理和生理准备。就像梅尔提到的,5s内做出行动不难,但每天坚持,持续的改变会很疲惫。面对疲惫心理上要不断建设。已婚人士我觉得要和自己的爱人交流,爱人是站在你一边的人,他愿意和你的舒适圈结合也愿意陪伴你迁移。生理上当然要加强锻炼合理作息了。经历了持续的改变后,自己终将进入下一个“舒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