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这本书的感情是很复杂的。
它既描绘了我向往的生活,又在我的底线上疯狂试探,致使我对它又爱又恨,不知道该如何谈起它。
一个小人物的一生,这么简单,却又很复杂。
致使从来只关心名人事迹的我们对其爱不释手,一读再读。
能让我想读两遍的书必定是有独到之处的。
现在我就试着谈谈它吧。
高一的时候第一次读到这本书,如获至宝,不忍释卷,便一口气读完。
前几天忍不住又读了一遍,感触颇多。
这本书的魅力就是让你在人生的不同时段能读出不一样的东西,有不一样的体悟。
它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可你已经不同了。
说是六记,但只残留下来了四记。
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
我最喜欢的是闺房记乐部分,其实也就是单纯的喜欢沈复与陈芸的相处日常。
第一次看的时候,单纯的觉得前半部分很甜蜜,但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看到后面沈复嫖妓、纳妾,就真的对他一点好感也无,也为陈芸所不值。
这一次看想到的也更深了些。
我开始渐渐理解这段爱情的可贵之处。
那就是因为彼此,他们会变成更好的自己。不一定要多有成就,只是会更真诚勇敢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好多人为芸所不值,那么一个蕙质兰心的女子,为何会倾心于一事无成的沈复?
我初次看的时候也觉得不解和可惜。
但后来我才渐渐明白了因为遇到沈复,芸才变成了现在这样好的人。她从拘谨多礼逐渐变得洒脱开朗,一点一点的打开心扉,变成更自然的自己。
沈复最最难得就是她发现了芸那拘谨多礼的外表下那颗洒脱不羁的心,并鼓励她展现出来。
他鼓励芸表达自己的见解,我们才得知,芸爱杜胜于李,就如同爱洒脱自然胜于拘谨有礼一般。
芸爱李白诗的活泼洒脱,仿佛传说中的姑射仙子,有种落花流水般自在随流的天然趣味,实在打动人心。
所以为了满足她那洒脱的心灵,沈复总找机会带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精彩。
每逢洞庭君神诞日,夜晚热闹非常。沈复总把看到的美景讲给芸听。
芸很向往,可惜生为女子,不能躬逢其盛。
沈复会鼓励她穿男装,在她退缩时候挽之,让她得以体会这样的美景。
后来芸便会自己主动要求跟着沈复出去见见世面了。
“此即所谓太湖耶?今得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想闺中人有终身不能见此者!”
如果她遇到的不是沈复,而是一个大男子主义的人,可能真的一生都囿于一屋之中,无缘得见广阔的世界。
爱是鼓励你去掉束缚你的繁文缛节,让你变得更加自由自在,变得更加洒脱自然。
对于沈复来说,
爱的是那个有很多缺点的你,而不是爱那个臆想出来那个完美的人物。
爱是接受你本真的样子,不去改变你来适应我,而是改变自己来配合你。
沈复觉得芸总是对他很客气,举手之劳的事情,她还总连声说得罪,这么拘谨多礼,显得生分。
而芸坚持这是尊重,是不可僭越的底线,是不可缺少的礼节。
见芸急了,沈复忙“挽之入怀,抚慰之,始解颜为笑”。
从此,“岂敢”“得罪”这样的客套话,竟成为他们夫妻间的“语气助词”了。
芸因为怕公公婆婆说她懒惰,每当晨光熹微,她便披衣起床。
沈复虽贪恋与芸的温存,但也感念她的品德,便与她一同早起,亲密爱恋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细节中展现出的尊重和平等是那个年代的爱情中最可贵的,在现在依旧如此。
在那个男权至上的年代,他能意识到妻子的顾虑,能说出“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的话,真的非常难得。
不仅是沈复是芸的伯乐,芸也是沈复的知己。
沈复不爱刻苦读书考取功名,偏爱与朋友游山玩水,爱养花养草。
她不但没有督促丈夫争气上进,反而安贫乐道,甚至十分欣喜于闲适的生活。
“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做远游计也。”
她还总能为纵情山水的行程、家里的布置提出更妙的点子、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她想到请馄饨摊的老板一同去的方法,造就了在花田边煮茶烹酒的雅事;她为沈复做“梅花盒”,满足沈复爱喝酒少吃菜的饮食习惯;她用旧竹帘代替栏杆,不费一文钱的完成了楼层的遮挡;她会细心的把茶放在荷花芯、收集雨水来泡香气扑鼻的荷花茶……
虽然生活困顿,但芸总能用巧思为生活增添仪式感,满足沈复的悠闲惬意的小情调。因为热爱生活,她和沈复一起把清苦的日子过成动人的田园诗。
她就如同林徽因一般,女儿梁再冰回忆在昆明郊外的日子时曾说,“我不知道她是什么弄的,我们当时的屋子很破,她每天就大把大把的野花往家里花瓶里放,整个屋子特别温馨、可爱。她就是这样,只要有一点机会,就要把自己搞得像模像样。
这也正是芸的可爱之处。
这样好的女子谁会不爱呢?
不禁想起了廖一梅的那句话,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你想想,世界那么大,茫茫人海中,那么两个微小的个体,相遇、相知、相爱本来就是很难很难的事情,更别说是这样的灵魂伴侣了。
就如林语堂所说的,我真诚的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
这也许就是《浮生六记》的动人之处吧。
我将与茫茫人海中寻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