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鼎文老师是国际知名的系统排列导师。他在《爱与和解》一书中阐述了家庭系统排列的核心——“关系五大法则”。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宗法社会”的“家族”为主。如儒家强调的伦理思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关系五大法则”就是结合东方传统智慧与西方现代心理学,将儒家思想活用到我们当下的家庭,生活关系中的实践指南。
法则1: 整体法则
整体存在于每个小个体里,透过小个体即可窥见整体。
整体观有双向性。整体会影响其中的每个小个体,反之,小个体的改变也能影响整体的改变。
比如:在夫妻离异的家庭中,如果心结仍然存在,这个动力就会持续影响自己及孩子。 孩子对父母的爱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甚至会为此牺牲。如果夫妻一方否认对方,贬低对方,这些都违背了整体法则,孩子会感觉到那个分裂。这时,应该让孩子感受到“即使父母间缘分已尽,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持续的。”
法则2:序位法则
每个人在这个家都要按照其长幼辈分的“顺序”被尊重。每个人都要回归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也就是传统的“长幼有序,兄友弟恭”的观念。晚辈要尊重长辈,长辈要爱护晚辈。不管我们是否有意,当一个家庭违反序位法则时,这种失序将带给这个家痛苦与失败的教训。直到我们有所领悟,回归序位为止。
父母之间有纷争,如果孩子卷入其中,他就会在潜意识里让自己不好过,也会重复父母的负面模式以保持和父母的连接。这时,孩子要有勇气和智慧,尊重父母的互动方式,回到自己是孩子的序位,将盲目的爱转为成熟的爱,也就是“即使我过的幸福快乐,我还是跟父母保持着连接。”
另外,如果有人在行为上不尊重父母,代表他已无意识地违背了序位法则。我们想帮助父母,心中要抱着一种“尊重”的态度。也就是站在孩子的位置爱父母,而不是站在比父母更大的位置想拯救他们。中国传统经典《弟子规》有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生。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法则3:平衡法则
平衡是大自然最重要的规律之一,自始至终大自然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出于平衡的本能,施与受的平衡更是关系成功的重要秘诀。
在家庭中, 两性平衡要保持“流动的平衡”,也就是,正向回报,加一点;负向回报,减一点。 对于对方的好,我们回馈回去时,要多增加一点点好;对于对方的不好,我们能回报回去时,要减少一点点(比如,五分的不好,我们回报三分就好)
法则4:事实法则
“尊重与承认事实的原貌”代表我们与生命连接。代表我们能面对,融入当下世界的一切,按照事实如是的样子承认他。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不愿意承认的事实,逃避,忽略甚至否定,这件事就会变成“未竟之事”,像黑洞一样牵绊着这个家族,重复着那个不幸模式。
有时候,夫妻一方越是否定对方,逃避对方,让孩子远离对方,孩子反而会越像他。 孩子感觉到了连接的缺失,所以就以犯错来满足连接的归属感。 要尊重另一半是孩子爸爸/妈妈的未知, 称赞孩子像对方的地方。不要因为另一半的行为,否认他们是孩子父母的身份。
法则5:流动法则
关系信息会世代传递,生命力要向前流动。如果我们对“未竟之事”有所觉知,我们就会尊重家族过去的命运,从中学习得到力量,担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让生命力不再逆流而是继续向前流动。
如果我们的身心反应出一些症状, 有可能是我们背后的家族系统哪里失衡了,比如,家族有“未竟之事”或“被排除的人”。解决之道,是带着尊重,为不幸的双方做一些好事来纪念他们,与他们分享更多成功快乐。 这样,觉知的爱便能透过心而流动。
作者对如何和解给出了如下建议:
“当我们能在心中给每个人一个位置,不只看到自己,也看到对方。看到彼此都在受苦,也都想要平静,如此一来对生命的认知就有机会觉醒,觉醒到原来我们是一个整体;当我们进一步深入地看着对方,看到对方内在地本质其实与我们内在地本质是一样地,这时候爱就会开始流动,社会也能迈向真正的和谐——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和谐。”
周鼎文老师在书中详述了10余个案例来分析各个法则。直观清晰的展示了系统排列的奥秘。通读全书会对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更加充满觉知与敬畏, 也对当下自己家庭中出现的问题有更清晰的解决的思路。
当家族中每个人都能够被尊重,回到自己正确的位置上,那么爱就会流动起来。
佛家云“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易传》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圣人所言,并非是无形的颈箍咒约束我们的道德行为,而是他们已觉醒,看见了如自然规律般自然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生命规律。如果顺着生命之流,我们就会获得爱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