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很长吗?其实说长也长,说短的话,那就是一眨眼的事儿。上四年大学再工作两年,这就是六年。
所以有那某一刻你就会突然感慨,尤其是当你高中哪个要好的同学坐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拍着大腿骂道时间真太tnd快了,然后呢,你会有点恍惚。不太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赶忙问问他自己的变化大吗,然后回答他同样的问题。
又或许你们高中的某些好友小聚,几杯下肚,开始感慨自己工作生活上的各种愉快和不爽,然后一致认同还是学生时代特别美好。嘻嘻笑笑打打闹闹,永远消费不完的时间,永远停不下来的热血,永远幻想不完的诗和远方。
而如今在一起,你会觉得人和人之间的差别还真是大呀。当初都是相似的分数,而选择了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校,那就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他们的酸甜你体会不到,你的苦辣他们好像又不太懂。
不过有一点还是很相似的,那就是毕业之后,你们的朋友圈子都开始进一步缩小,大家都在各自忙各自的生活,认识的那几个同事,加上各种活动认识的,掰着指头也都能数的过来。
于是呢,就在此时此刻,你对微信的登录页开始产生了那么一点敬畏之心。
然后呢,面对生活的百态,你开始问自己活成了当初你想要的那个样子了吗?
你是否每天清晨早早起来,打点行装,精神抖擞去上班?
你是否安排好了一切井井有条,每一个业余的生活场景都勤勤恳恳,挥汗如雨在美好的事情上?
是否还有过带着两颗滚烫的肾,和朋友吹着冒沫的啤酒,嘶哑着K歌到天亮?
好像都没有了...
然后你开始自我怀疑到:或许老张的工作更适合我;老李的工作也不错哦;其实老王的工作也挺好;如果我当初毕业就去创业的话……
又,你安慰自己说,千万条路再多,也只能选择一种,人这一辈子不可能经历所有的热闹。
你好像有点失落,甚至开始抱怨为什么自己没有生在首富的家里,哪怕是西虹市首富也行啊!这样你就能有更多的选择的机会了,更不用每天战战兢兢工作到凌晨,而只是因为害怕做得不好被辞掉。
你看,离开了象牙塔走进战场,面对焦黄的泥土、辣热的太阳、瘦叟的钱包,这个时候你就真切的感受到了生活温度和态度。你也才会发现,好像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才接受了真正的教育。
你开始直面世界的不完美:世界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完美的人组成的,再加上一个个不可预知的机缘巧合,又写成了一本本不可能满分的历史书,踉踉跄跄走到今天。
然后你呵呵一笑,和过去完美主义的自己一刀两断。
你开始直面世界的不公平:世界怎么可能公平,先天的能力有高低、背景有不同、选择有差异,那强大的不可抗力,把情不情愿的你一步步推到了这里。
然后你明白,有些东西不都是自己的功,有些东西不都是自己的过。任何一个努力生活着的人,都值得敬重。
什么是完美的呢?
就是今天的你自己一定比小学的你自己更优秀更完美,而明天的你相比今天的你也同样如此。
什么是公平的呢?
那就是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守恒的,并且你占有的东西越多则你被占有的也越多。
无论贫穷富贵,每个人每天都有且仅有24个小时。你若是拥有的更多,那么你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东西来让你自己幸福。能为赚到一个亿而开心,就一定会为赚不到一个亿而难过;而如果你若是拥有的比较少,一瓶啤酒或者一局斗地主,每天赚上几百块或许就可以让你心情上天了。
幸福和快乐的选择是公平的。
你或许会说:前者的影响力和对社会的价值很明显要更高啊!
很好,不过这已经超越了个人主义,而进入到了民族主义。毕竟,“共同想象”是暂且为止我们人类独一无二的技能,不是吗?
这就涉及到了个人实现。
这时,你需要确定一种存在感,就是你想要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和这个世界发生关系。往大了说就叫人生观,是你对自己人设的一种确定。
然后,你需要通过一次次地选择来靠近这种人设,你的内心才能一次次获得平衡和满足。
毫无疑问,选择的结果就成了一个你人生迭代中最重要的变量。
那么,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首先,你要意识到的是,不同的选择,也许当初只是差之毫厘,而在之后的人生当中,会被岁月无限地放大到漫长的时间线里。
工作怎么选?
你若是选择了一个得心应手的工作,那么你的能力则是日进千里,收入慢慢变成日进斗金。
而如果选了个不太擅长不太喜欢的,你可能渐渐对工作失去了热情,甚至导致对整个人生都丧失了信心。
男女朋友怎么选?
你若是选择了一个靠谱的男朋友,赚的钱虽然好像算不上特别多,可是每天送孩子上学、接孩子放学,看夕阳西下、醉白里桃红,眉目传情、谈笑风生,幸福的不亦乐乎。
而如果你一走眼选了一个不太省油的,那么家庭就变成了需要维护的,感情就变成了需要保养的,斗小三技能就成了必备的,这日子能好么。
你是不是也开始选择困难症了?
这时你要明白的是,所有成功的选择都是针对你个人而言的,而与其他人无关。
铁饭碗的工作对于别人来说也许是好的,但也许对于你来说,就会让你挣扎疲惫。
国民老公,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爆胎。但也许你需要的不是这么高高在上的大众情人,而仅仅只是一个每天能让你喜笑颜开的他。
所以呢,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愿意去换吗?
每一次交换都是一次选择,而选择的另外三个要素分别是:世界观、能力圈、价值观。
你的人生观帮你确定终极目标,你的视野让你看见你的生命还有什么样的可能,还有什么样的路径可以通往那个终极目标。
而世界观则会深刻影响你的视野,它帮你清晰的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逻辑,帮你看清视野范围内的路径中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
能力圈的作用,则是在所有可行方案中,挑选出你有能力去走的那些路径。然后通过价值观的判断,对所有路径做一个价值从高到底的排序。最后,你选那个价值最高的就好了,并在每一次选择过后努力迭代每一个过程,从而打造人生价值和个人实现的闭环。
你好像明白了个人的选择对人生的构建有多么的重要,三观和能力圈又是如何深刻的影响你的选择。
那么,如何去锻造你独有的三观和能力圈呢?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到了这里,无论你贫穷富贵,这些东西都没有办法由别人替你去完成。你只能自己通过这几种方式不断的去反省,洞察你每一个应激反应的背后透露着你自己怎样的底层人格,以此达到自我认识的刷新和认知的内化。而金钱呢?它在其中起到的疗效越大的话,则副作用也越大。
白岩松的母亲曾说:“如果把好的感受赋一个相应的正值,把差的感受赋一个相应的负值,绝对值的大小由情感的高低决定。那么把人这一生的这些数字加起来,其实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
就是说,金钱给你带来的情感波峰越高的话,那么情感波谷也一定越低,而中值都是差不多的。
在未来,亲切的感受最为值钱,因为这是让你之所以是你的东西,是让你开始变得区别于其它的根源。
“所以呢,相对来讲,世界有些时候有些方面还是比较公平的。” 我望着杯盘狼藉的桌面,喃喃自语。
可是呢,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烟花在青春年少时努力地盛开,可它终究要冷静下来,然后慢慢沉淀,回归大地,拥抱生活。
最终,大家都很忙,没有各自相送。我突然想起了非诚勿扰里,秦奋(葛优饰)和老友挥手作别的那个场景:
- 行啦,我走了。
- 走吧,不走工作都没了。
- 好好善待她吧,这是个实心眼的好姑娘。死了这一回,对那个人的心也就死了。
然后秦奋掏出一沓钱放在车档旁,说道:
- 这是给你老婆孩子的,咱哥俩十几年没见,再见又不知道哪年了。
- 他现在正缺钱花,跟我你就别瞎客气了。
秦奋又把钱放到车前挡风下面,说道:
- 钱对我来说不算事,就是缺朋友。。。最好的那几个都各奔东西了,有时候真想你们,心里觉得特别孤独。。。保重。
然后下车,背影挥手作别,没有台词。(可以说这段情感把握的很细腻了)
最后,老友一路歌声,落泪开去。
这是他们的故事,好像是我们的,或许,也是你的。
2018.07.29 凌晨3点半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