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什么不回我消息呢?是没看到吗?是不想理我吗?”
“为什么我的工资这么少,人家好优秀!”
“为啥我这么胖?怎么都瘦不下来。人家的大长腿好漂亮!”
……
这一系列问题都是焦虑的表现,那什么是焦虑呢?大家普遍都觉得焦虑是一种负面的情绪,那焦虑又有什么好处呢?当我们或身边的朋友出现焦虑情绪时,如何自助或帮助他们呢?
读完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也更全面的认识了焦虑,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为创造型焦虑者,自省型焦虑者,好胜型焦虑者,外倾型焦虑者和内倾型焦虑者等。
《你好,焦虑分子》,作者是著名精神分析医师,心理学家,巴黎菲利普-伯麦尔研究中心负责人,阿兰.布拉克尼耶。曾任巴黎十三区心理健康协会主席,巴黎萨伯特慈善医院精神分析与精神疗法实验性协会主任,临床心理医生学院名誉教授。作者写这本书,旨在帮助每个人认识和了解自己,如有必要,还可以改变自己。
在这本书中,哲学家让·布伦是这样定义焦虑的:焦虑产生于不相协调的体验,个体对这个世界提出的关于自己来源和去向的各种疑问与这个世界所给出的答案之间的不相协调,通过这种不相协调,所有已知确定的参照无不成为维度和习以为常残留下来的可笑观念。因此,在焦虑的情绪中,我们所质疑的,更多地是自己而非这个世界。
就像文章开头的疑问,似乎每个现象都存在着比较,正是这些比较的存在,我们才会更容易焦虑,最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自我否认,自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闪闪发光的的钻石。
当我们以别人的成就来要求自己时,无疑是给自己添加不必要的压力,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我们往往也只看到了他人努力的结果,并没有看他其努力的过程,因此而焦虑,真的是浪费自己的生命和心情。
凡事都要好坏之分,焦虑也不例外。
好的焦虑能够让人随机应变;
好的焦虑是短暂的;
好的焦虑能够催生好奇心,创造力,直觉和智慧;
好的焦虑或共情的能力。意思是说一个能够在情感上做出反应的人,就比较容易对他人的悲伤和快乐感同身受;
好的焦虑促成幽默和置身事外。一句话,如果能够对艰难的处境抱以调笑之态,我们就能阻挡痛苦地蔓延;而置身事外会让人觉得自己面对的是一种好的角落里,这也可以视为是一种对焦虑好的防御;
任何事情都不可以太过度,把握好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艺术,适度的焦虑情绪是有助于我们的生活和成长,但是坏的焦虑反而会给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坏的焦虑可适时存在,但不可持续下去,一旦持续下去将对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也需要我们付出太大的代价。
我们都希望事情往好的方面发展,但这不妨出现一些小插曲,当我们或是身边的朋友出现焦虑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书中也给出了建议
当自己陷入焦虑时:
一:更好地了解个人的三个“过滤器”
1.对事件的个人感知
2.对“调整策略”的实际运用
3.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
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防御机制和调整策略
1. 更好地运用防御机制,如卡特琳娜·沙博运用写作救赎自己;作者的一位朋友会看幽默大师桑贝的作品救赎自己
2. 更好地运用调整策略
三、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体
当身边的朋友陷入焦虑时:
1. 需要爱与共情
学会倾听我们的相似与不同
2. 需要被人理解
3. 需要受到鼓励
帮助焦虑者有所行动
建议焦虑者不要从最难的地方入手建议采用循序渐进的做法
对焦虑者进行暗示
帮助焦虑者对防御机制和调整策略作出评估
4.建议焦虑者接受专业人士的治疗
在社交生活中,焦虑者可能表现得争强好胜或善于自省,又或是具有创造力。其实,焦虑者只不过是渴望被爱的感觉,是哪种爱呢?是充满安全感的爱。
就像书中所说
“爱,是治愈焦虑者最好的良药。”
“我们每个人都会焦虑,焦虑的存在要么是潜在的,要么是一目了然的,但它并不会让我们完全成为情绪的附庸。”
此外,书中还讲到了焦虑的来源和何时出现?每种焦虑者的具体特征和缓解方法?当孩子焦虑时,父母应该怎么做?
我相信,读完这本书,你会和我一样,从中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焦虑,也会更理解,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和帮助身边焦虑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