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姑父的蔑匠手艺通杀横十里,竖十里,一年三百天都是在吃百家饭,东家出,西家进,最俏的时候,得提前半个月预约。
有一日,刘姑父突然想改变一下,觉得吃百家饭也倒胃口,吃得不均匀,特别是各家的口味和卫生条件也不同。
要不自己买来竹子,在自己家打成现存的蔑货,也可以预订,这样也免了风里来雨里去的麻烦。
老丈人一听姑爷这提议就连忙摆脑壳,使不得哟!老祖宗定下的规矩是说改就改的么?
女儿香云从中插嘴,有什么不妥的?在自己家干活,顺便还可以搭把手管管孩子(香云也已经生下女儿嘟嘟)
见女儿说的也没错,八爷这才松口答应,一个蔑货家庭作坊就此在柳巷诞生了。
事后刘三喜偷偷问堂客香云,咋想出往孩子身上找借口的,香云一脸鬼笑对三喜说出了自己内心真正想让丈夫在家干活的理由。
她的理由其实也很正常,一个女人嘛,最怕的不就是自己的男人常常接触外面的女人,怕出意外不是?
这算是他们两口子私下沟通的内幕,瞒着长辈八爷,其实,就一个照看孩子的理由就足够让八爷妥协的。
由于三喜织蔑货有妙手飞花的功夫,淘篮、箩筐、背篓破蔑匀紧,览盆的平展,蒸笼的密实,还有迷笼的精巧和鞋篮的乖巧,这些都难不倒三喜姑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