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网研社的小伙伴们: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在2022年的岁末一起进行课例研讨学习。对于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思想,我们网研社的小语课例组的小伙伴们已经认真学习了好长一段时间,对于语文教学,也有了自己感悟和积累,这次的研讨主题是“结合《望月》和《月光曲》两个课例,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践行‘重迁移’的。”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本身就是一种迁移。
刚才看到几位老师分别谈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对“重迁移”的理解和实践,大家的分享既有学段老师的特点,又有不同单元不同文体的特点。真的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栗桂荣老师让学生给《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的人物写颁奖词,写得十分精彩,孩子们写得好,一方面说明他们认真深入到文本内部,读到了精髓,对人物有全面而中肯的评价,另一方面也说明栗老师这样的迁移设计确实激发了学生的读写兴趣,让孩子们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而且栗老师和学生一起写下水文,更能给予学生一种向上的动力,值得学习!栗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细处渗透。
郝艳飞老师教学实用文本,关注到了文体特征,通过关键词着重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在教学《四季之美》时,又让学生重点关注颜色、动作、声音、形状等,写身边景致的动态美,这样的仿写目标清晰,有据可依,孩子们写起来就比较轻松。郝老师读课多角度联系,从于永正教学思想到王荣生教学理论,打通之后,收获更大。郝老师的迁移有具体指向,从点入手。
张俊红老师在教学中多次运用“编故事”“小练笔”的迁移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说写水平。符合三年级学生特点和单元语文要素特点,张老师重猜测,由面入手。
王文静老师注意到了“小语”的“小”和“语”的特点,难能可贵,而且,王老师的童心童趣很容易和孩子们引发共鸣,她总是用自己独特的思路,领着学生在诗词中穿梭,吟咏,感受着诗词之美,陶醉于诗词之雅,孩子们能深深地喜欢上诗词,也是语文老师的一大幸事。
王瑜老师非常关注学生的说话练习,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王老师谈到一点也很值得我们注意,迁移是否就是拓展一些课外知识呢?从于老师的课例和老师们的分享中,我们会发现,绝对不是这么简单,语文教学中的迁移可是一门大学问,能够体现老师的大智慧。
李琳老师在习作教学方面颇有研究,她对于写作四个问题的阐述很专业,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小练笔”的设计运用课文内容所学,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既有具体要求,也有跟进过程,层层深入,这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大作文”结合单元主题和每一课的训练点,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后面对学生作品的表扬和鼓励更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写作就是这么幸福!李琳老师的作文周报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我们就好好学习吧!
向大家学习!下面,我也谈一点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迁移是一种影响
迁移,原意是转换地点,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指的是在一种情境里获得的知识、技能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用一种思维激发另一种思维,以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移步换景”之妙。孔子、朱子等教育先人所谓的“闻一知十”“触类旁 通”,“温故知新”等,都属于学习的迁移。
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法,在“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的基础上,提出了“重迁移”,这里的迁移,就是举一反三,就是学以致用。于老师强调了语文教学中的迁移主要指的是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读的迁移就是由课内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由读到写的迁移,则要十分重视读写结合,重视写的训练。因为语文能力最重要的标志是“会写”。“大作文”,“小练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让他们读出灵性,读出悟性,写出童真。
《望月》一课中关于“剪影”的延伸,“背诗”的拓展,都属于“读”的迁移,课后作业“写月亮”则是由读到写的迁移。《月光曲》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对“联想”有深入的了解,便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训练,先把课文内容去掉联想句子,让学生感受语言表达效果的不同;然后给出一篇短文,让学生画出联想的句子,感受其作用;最后再呈现一篇短文,让学生尝试加入联想的句子进行修改,做到“锦上添 花”。在课例中,我们看到孩子们的精彩表现,都会为之惊叹,而实际上,这些都是源于于老师在情趣熏陶,感悟激发,积累充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引导到位,使他们思维碰撞,荡起涟漪,有了自己的创新与收获。于老师的迁移做到了不露声色,不着痕迹,有一种水到渠成之美。
二、迁移是一种风景
一堂好课就像一篇美文,起承转合之间让人回味悠长,而“迁移”正如小说之高潮部分,有升华之妙,更显作者匠心独运,技法高超,往往给人留下“风景独好”的深刻印象。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决定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而于老师“重迁移”教学思想便是与新课标要求的高度契合,迁移是实现学生所学知识之间的转化、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知识能力向语文素养转化的重要途径,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
语言运用的核心在于培养语感,听和读属于输入型语感,需要“学”;说和写属于输出型语感,需要“用”。考查一个学生的语言素养,其实就是看两点:一、看他是否能出口成章;二、看他是否能下笔成文。而这两点都和“迁移”有关。换句话说,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和发展,我们语文教师首先要潜心学习,规划落实,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素养,文化自信素养,思维能力素养,审美创造素养。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呈现不同的风景不同的语文之美。
三、关于“迁移”的一点思考
迁移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和前面的基础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无法割裂的整体。迁移不是随意的拔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迁移更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和智慧引领。
读的迁移可以由一篇文到一类文,一篇文到一本书,一篇文到一个作家。写的迁移可以写同一种文体,同一个主题,同一种感悟。
迁移是教学做相互融合,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换,进而提升语言文字素养。
给学生一条路径,让他们感受“柳暗花明”的惊喜;给学生一个支点,让他们找到撬动智慧开关的方法;给学生一个平台,让他们展示无限的风采与魅力!
四、关于“迁移”的一点尝试
1.学了《青山不老》一课,我让学生在细读课文时找出关键语句,变成自己的语言,化文为诗,既锻炼了概括能力,又有自己的阅读感悟,还为接下来学习现代诗做好了铺垫。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诗作:
青山不老
沿着蜿蜒的山路
苍翠欲滴的浓绿映入眼帘
听,小鸟的奏鸣
看,流动的小溪
闻,大自然的香气,沁人心脾
在林荫小道之间
我寻找着时间的印迹
置身于青山绿水中
我赞叹着造林的神奇
孤山何以成荫
离不开植树人的伟大功绩
青山何以不老
离不开精神的坚守
行动的坚持和生命的创造
2.学习《三黑和土地》这首现代诗歌,我设计了这样几个迁移环节,先引导学生细读分析原诗,读出农民眼中的土地是收获和甜蜜;接着穿插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让学生读出诗人眼中的土地是家国情、赤子心;然后再出示《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词,让学生读出歌唱家眼中的土地是希望和幸福;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我”眼中的土地……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诗作:
土地
平凡的土地
孕育出不平凡的果实
它是多少个三黑的希望
踏着松软的土地
仿佛嗅到了特别的馨香
站在舒适的土地上
心情迎风而跃
这是我美丽的家乡希望的田野
黄澄澄的麦浪把我们养育
我爱你家乡的土地
爱你的平凡更爱你的伟大
土地和她的孩子
春姑娘来了细腻如斯
给土地母亲铺上了绿茸茸的毯子
还用五颜六色的小花点缀真美
夏小伙来了热情如斯
给土地母亲撑起了茂盛盛的大伞
遮风挡雨避炎热真舒适
秋娃娃来了甜美如斯
给土地母亲送来了沉甸甸的果实
金灿灿亮闪闪真香
冬宝宝来了俏皮如斯
给土地母亲盖上了松软软的棉被
雪之歌缓缓响起真动听
睡梦中土地母亲幸福地笑了
作为老师,我当然要写一写“我”的土地情结:
乡土育人情
小时候我有一个梦
那是一个教师梦
用热情奔赴青春点燃希望
用行动追逐奋发向往未来
长大后我有一块田
那是一块育人田
潜心躬耕三尺讲台之间
努力探索专业发展之光
而现在我有一份情
那是一份乡土情
历史变迁老师们换了一批又一批
旧貌换新孩子们走了一届又一届
后来啊我有一颗心
那是一颗赤子心
谈笑有桃李行走伴书香
坚守有真意求知谱华章
3.学习《竹节人》一课时,迁移的时间较长,内容较多,延伸了近一周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课上所学,自己回家制作竹节人,返校后进行了展示,之后是竹节人大赛,作文比赛等系列活动。大家可以从下面两位同学的作文中看出整个活动的过程。
竹节人的魅力
九段竹子组成身,下有细线穿一根,一拉一动真有趣,擂台赛上显威风。同学们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呢?对了,就是竹节人。
学过《竹节人》这篇课文,我们班刮起了一阵“竹节人”小旋风,老师为了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让周末回家制作一个竹节人。第一次有这样的作业,还真是为难。竹子去哪儿找呢?突然想到,堂哥家种了好多竹子。便兴奋地拿起家里的一把锯子,在奶奶疑惑的目光中,匆匆忙忙地跑了出去。在堂哥的帮助下,成功锯下一大截竹子,带回家。弟弟和奶奶看我这十万火急,叮叮当当地忙活着,都饶有兴趣地在旁边看着,还时不时地帮我出主意,拿东西。
仿照着课本上的步骤,我把长竹子按尺寸锯成八截长短一致的做竹节人的四肢,找来一根长短粗细都刚好的线和一个小刀,两张卡纸,准备工作就完成了。接下来开始钻洞,把最长的那一根钻上两个小洞,然后把线穿过竹子的腿部和身体,从身体上的洞出来,最后穿过胳膊,另一半儿也是这样做,最后再在脚部穿一个卡纸片儿就大功告成了。
看着自己的作品,我激动不已,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试玩一下,找来一个纸盒做舞台,谁知竹节人似乎太懒了些,竟趴在纸盒上不起来,原来是脚下的纸片儿太软了。弟弟提出建议,把纸片儿换成纽扣,经过一番折腾,果真没让我失望,虽然有时还会站不稳。
开学前一天晚上,老师让我们把做好的竹节人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在群里展示一下。我把自己玩竹节人的视频发了过去,获得了不少赞呢!一时间,群里出现了一个个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竹节人,有的是勇士,有的像骑兵,最引人注目的是徐若欣同学做的白衣天使版的竹节人,身穿防护服,手拿小棉签,正提醒大家做核酸呢!再加上那一段幽默的背景音乐,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成了群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第二天由于返校匆忙,我的竹节人忘在家里了,眼看着同学们玩得热火朝天,心里别提多沮丧了。后来语文老师说要在班里举行一场隆重的竹节人擂台赛,同学们在下面欢呼雀跃,那我就好好地做观众,为选手们加油吧。
我们组选出郭效威做代表,对战李政达同学,比赛越来越激烈,我们恨不得把脖子伸到讲台那儿看。郭效威的竹节人威风极了,李政达的竹节人也十分灵活,多个回合也也不分上下,对战已经进入白热化,依旧胜负未分,台下更是人头攒动,加油助威,喊声不绝。突然,郭效威的竹节人不知怎么回事,竟然栽了一个跟斗,败下阵来,太遗憾了,没能进入决赛。
比赛一场比一场激烈,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最后的冠军得主竟然是女生武思蕊,冷静下来后,老师让我们分析武思蕊同学获胜的原因。首先是这个竹节人身材高大结实,在体型上就略胜一筹;其次是她用的线粗细适宜,多次参加比赛,也没有出现断线散架的现象;还有竹节人的脚部用的是瓶盖,相比其他竹节人用纸片做脚,自然要强而有力,耐磨得多。最后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是主人武思蕊同学玩得熟练,技术高超啦。
我们以后要多多了解传统玩具,因为它不但有趣好玩,还富有文化内涵,竹节人的魅力就是不一般。(郝恩希)
妙趣横生的竹节人
学过了《竹节人》这篇课文,我们都对竹节人这个玩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制作竹节人
动手的机会来了,语文老师让我们周末回家找材料制作一个竹节人,下周带回学校展示。制作竹节人这竹节人怎么做呢?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看我无从下手的样子,妈妈笑着说要帮我,真是太好了!于是我和妈妈又把课文看了一遍又一遍,还在网上一次又一次地查找资料,想出了一个又一个方法。最后终于决定用纸卷代替竹子(因为家中没有竹子),老师说这样也可以。
拿出一张纸,把它按尺寸剪成细长的纸条,在纸条上放一支笔芯,然后开始卷,把它卷到又厚又硬,捏起来厚实的程度就OK了。接下来再用双面胶把它粘合住,找一根比较结实的绳子,穿入卷 好的纸卷中,在头部位置画上五官,一个栩栩如生、维妙维肖的竹节人就完成了。本来准备给他戴一顶草帽的,好让他看起来像一个威风的侠士,可因为没找到合适的武器,就给他准备了两根大棉签,这样一来,戴草帽就显得不伦不类了。突然,我灵机一动,可以给他换成防护帽呀,于是,我的“竹节人”瞬间从一个威风凛凛的江湖达人,变身为一个新时代的爱心“大白”。
开始展示了,我找来一个鞋盒儿,把它剪开一条缝,将竹节人的线放在缝里。然后像书上说的那样,一松一紧,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真有趣!为了活跃气氛,我们又找了一段提醒大家做核酸的背景音乐,幽默又搞笑,真是绝了!拍完小视频,我们全家人的眼泪都笑出来了。
玩竹节人
星期一,来到学校,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拿出自己的竹节人,忍不住想要炫耀一番:“你的竹节人是什么材料做的?”“竹子做的。”“我的是纸卷做的。”“那咱们比比咋样?”“比就比,谁怕谁!”“我的肯定能赢!”“谁输谁赢那可不一定。”说话间,已有好几个同学在桌上拉开了战局。
我和同桌也准备玩一玩,同桌做的竹节人货真价实,是真竹子,而且显得身材高大,结实威猛,就连鞋子都与众不同,是用瓶盖儿做的,那体型可比我的“竹节人”高出一倍不止啊。不过同桌很谦虚,还夸我有创意,能做出“大白”版的竹节人。战斗开始了,或许是我们不太熟练的缘故,竹节人总是东倒西歪的,有些战斗力不强啊!再看别的同学的,似乎也有类似问题。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还是竹节人的身体做得不太匀称,有些头重脚轻,线也很重要,不能太细。
看来,玩竹节人也有很多学问呢!
竹节人擂台赛
语文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竹节人,还说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竹节人选手进行比赛,最后要决出冠亚季军来。这一来,教室里可是要嗨翻天了,同学们那个兴奋啊!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首先是小组赛,徐振宇和赵世博带着自己的竹节人雄赳赳气昂昂地上场了,还别说,徐振宇的看起来真像一个武林斗士,赵世博的则像一个浑身疙瘩肉的健美小伙子。几个回合之后,赵世博出其不意,率先出招,将徐振宇的竹节人压倒在地,取得胜利,台下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第二场比赛是郭效威和李政达,大家一边猜测着结果,一边呐喊加油助威,相比之下,郭效威的灵活度稍逊色一些,李政达轻松获胜。第三场比赛是两位女将,武思蕊和王怡琳,她俩的打法也别具一格,背对着出招,真有意思,正当我们看得津津有味时,王怡琳的竹节人散架了,大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决赛更精彩,因为大家已经熟悉了怎么操练竹节人,只可惜有的同学制作竹节人时忘了用最结实的线,导致竹节人在战场上浑身散架,壮烈牺牲,实在令人叹息。所以,战到最后,还是我的同桌武思蕊厉害,带着她那高大威猛的竹节人打遍全班无敌手,成了最终的冠军,那个看起来笨笨的憨憨的竹节人也成了众人瞩目的小明星。
妙趣横生的竹节人,精彩无限的语文课,带给我们如此多的快乐与收获,真让人喜欢!(徐若欣)
这次的作文我什么也不用讲,同学们完全是有感而发,文思如泉涌,好多同学都写了一千多字。他们高兴得笑逐颜开,我也倍感惊喜连连。这次的语文迁移活动,我们都有了非同一般的收获,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