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的早春,油菜还没有彻底打开那黄灿灿的脸庞,只有几株特立独行的菜花试探着吐露着休眠了一冬的芬芳。
照例利用周末去乡下走走。人感觉有点发懵并不是太舒服,但定好的计划还是决定去执行。
开车越往前,路越不好走,听说早几年这里还没有连成带的柏油路呢。山并不很高,但山路却崎岖蜿蜒,盘在一处处山脚下的路,常常是一个近乎直角的转弯接着另一个直角的转弯,我不得不打起精神;偶尔弯道过后对面来车,刚好自己这边的车道上又有辆农用车要避让,方向盘的摆幅和刹车的制动让后座的人十分不适。
在交通不那么便利的从前,在河边人们逐水而居聚集成一个个村落,路就成了纽带。穿街而过的道路,将一个个乡镇一户户家院串联起来。
据说我们去往的是新安江的源头。可惜此行的重点不是游览。流口,一个不大的乡镇,如果把路拉直,一眼就能从这头望见那头。车停在镇政府门口,我把材料交给值班人员。旁边看上去是个门面很大的超市,空荡荡却摆不了几样东西。
往前走,街道随着地势慢慢地升高,到了尽头被一座山环绕分叉成南北两条道。连接对面两条道路的是一座石桥。这边桥头是个观景的亭子,地势拉高了河与桥的距离。有人在亭下河边的水泥河床上洗衣服。桥那头是一家饭店,女老板一个人坐在店门口,看往来不多的几个行人。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往回走,坐进一家本地风味的饭馆。一盘野菜、一盘本地河鱼、一碟梅干菜炒肉加一碗排骨豆腐汤。风卷残云,都是很下饭的菜。对街的民房后面就是高高的土山,山上看得见人在劳作。又近又高,给人逼仄的压迫感。
看看时间不早,得往回走了。
路过一座水坝,停下来瞧瞧。也许是因为我们本身就已经来到高处,水坝边的小山不高,经不起登。坡顶有座观景小亭,亭子的斗角上站着几只雕琢出的小动物,黑黢黢的辨认不清。坐亭观望,四下视野开阔,河面延展到很远处。连绵的青山,植被葱茏仿佛盖了层绿毯。脚下的小山通了条水道,靠这边拦截的河水造成的水势将两组机轮带动发电。下山的路边,偶尔点缀着渐次开放的桃花。谁说“一支独放不是春”呢?
往回的路上,高高的土山边,用铝合金架了座5层的观景瞭望台。这确是个观景的妙处。登顶远眺一览无余。近处是一条白色的公路,路边是一条碧绿的河水,水上一座拱桥,河水环绕着的是一处庄园形成的河中孤岛,庄园内白底黑边的马头墙周围或成片的竹林或错落的茶树……这景致就是一幅活色生香的“流水绕孤村”的画卷。
一路的青山绿水,这一刻真正品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许在本地人的眼里不过是些平常事吧!都是别人羡慕的故乡。这个时候,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了,他们的乡愁会在这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