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标题太多怕忘了
1《你这毛病再不改会没朋友的,你知道不?》
所谓朋友,朋字是两个月并肩走,没有谁高于谁,也没有谁亏欠谁,无论情感还是利益,两者都是处在一个平等而均衡的位置,这才有可能成为朋友。
只想得到,不想付出,只想着自己,不考虑别人,这是病,得治!
这毛病要是不改,真的会没朋友的,你信不?
此文通过记叙:求推荐、发喜包、求安慰三个故事描述了有些人不把别人的付出当回事的现象。
该文章告诉读者当你要求对方做出行动时请先问一下自己对方凭什么要这么做。
或者说人与人之间都是价值的相互利用,当你在利用别人的时候想想你与对方有什么可利用之处。
该文说出很多人的内心想法,值得一读。
2《这3个写作技巧,让我赚了10000元,今天免费教!》
这样的标题只要是对写作感兴趣的或者说是想挣钱的读者,只要扫一眼都会去看,所以我也是这两种人,所以看了标题就想往下读。
三个技巧是重点1.描述要有画面感。2.文章一定要有感情,也就是说要有情绪的挑逗。3.文章结尾要有自己的观点呈现。
写文章像拍电影,需要给观众强烈的画面感;写文章像做包子,无论如何都不能脱离基础形态,也就是核心价值观;写文章像是追求一个姑娘,你要足够耐心,还要足够细致,不能伪装,因为读者会在屏幕的另一端看穿你。
在错误的道路上坚持,不如仔细想想,为什么自己文章的阅读量一直上不去。你本该写的更好!
3《为什么说绝大多数人都是“低品质勤奋者”?》
“拒绝思维懒惰,习惯于深度思考”
该文章描述了学隐性患者的病症,
(一)一个普通“勤奋者”的模糊肖像这是病症之一;
(二)表演“勤奋”,还是想把事情搞定?
(三)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四)“深度思考”才能带来“认知升级”,从而成为“高品质勤奋者”
学隐性患者的药方,每日喝墨水三斤,吃文字5000料,参加弗兰克思维理疗班,理疗一个疗程,那只是如此这般便能初见成效,逐渐好转发,直到神清气爽。
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人都是懒得动脑筋的,所以就不不会深度思考。
要想有所作所为,就得深度思考,毛爷爷说过:“人间正道是沧桑”,什么意思咧,要想上道就必须走常人不能走的路。
谈到“深度思考”,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段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万事成功三句话,接受的是训练,不接受的锻练,接不接受是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