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越来越少了。
记得刚到杭州时,人们普遍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著名的城市,——叫作“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所谓“破烂的城市”指的便是老房子。
杭州的老房子普遍是白墙黛瓦的江南特色,生活习惯并不适应的时候,老房子和西湖同样的让我迷醉。那时杭州的街道除了延安路和解放路宽阔些(没有现在这么宽),其他的街道,既使是庆春路这样的主干道,也是如鸡肠般的狭小,偏偏人又多,因此走到哪里都是摩肩接踵。老房子的外貌也同样如江南女子一样的玲秀:“人”字顶上的黑青的瓦如鱼鳞般的整齐,年代久了,黛瓦的缝隙里长出了蓬勃的小草,被瓦的青黑映衬着更显出生命的绿;白墙的年代也久了,或许是因为江南的洁净,墙面并不脏,爬山虎在美丽的白上随心所欲地勾勒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和瓦隙间的草一样充满了生机。下雨的时候你可能在檐下,就可以看到水滴“噼劈啪啪”地落下,顺着瓦隙组成了透明的珠帘般,“大珠小珠落玉盘”发出的声音也许不过如此吧!
在杭州没有住过这样的老房子,但有朋友曾经住在这样的老房子里。那是一所二层的小楼,中间有个20平方的天井,天井里养了很多花。一楼是厨房、客厅之类的公共场所,二楼是个人的卧室,楼板和楼梯都是木头的走上去“吱吱嘎嘎”地响,就象是浅唱低吟的叙述和歌声…
家在西北,是银川,高中之前的日子都是在那里渡过的。当时的银川面积也小,初中的时候有人说:在中山路和解放路的十字路口站岗的警察,就可以了望整个城市了。当时的银川也有很多老房子,如同在乡下老家的老房子一样,银川的老房子都是平顶的,这一点和江南不同。记得乡下老家的老房子多是用土坯垒起的,房顶也是大梁加上椽子,然后用稻草或芦苇铺上,上面再用泥巴抹了,凉干,没有用水泥,也罕有砖瓦。但土坯和泥巴并不是普通的土坯和泥巴,土坯是水稻收割后连稻根用专用的铁铲挖起的,泥巴也是粘性较大的黄土按一定比例搀上稻壳和成的。房顶平整,收获的季节可以在上面晒粮食,因此每家的院子里都有一把巨大的木梯通往房顶。这样的房子冻暖夏凉,童年的时候那把木梯和平整的房顶是游戏的最佳道具和场所。那时房子里还有土炕,在冬天,土炕上被窝的温暖就好象母亲的温暖的怀抱…
妻的家在浙江东阳的乡下,每次去的时候,都可以看到路两边班驳的老房子。那些老房子的样子如同以前杭州的老房子,只不过黛瓦依旧,白墙的墙皮却都不见了,露出的是土色的墙体,——看上去就象人戴了帽子却没有穿衣服…
与这些老房子相去不远的是一幢幢挺拔的西式小楼。妻的家也有一幢漂亮的西式小楼,也有一幢班驳的老房子。回去都是住在漂亮的小楼里,也去老房子看过,除了班驳的墙面,门,窗以及支撑或装饰用的“牛腿”都雕刻的异常精美,才从心里佩服起东阳木雕来。
杭州的老房子除了河坊街一带的已经很难找到,银川的老房子恐怕早就不见了踪影,北京的四合院和上海的石库门都曾经去领略过,天津的小洋楼也至今存在于记忆深处。今天的报纸上说:为了迎接2008奥运会,北京正在抓紧推进文化遗产的修复工作,而北京绝大多数的四合院已经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幕墙玻璃取代淹没了…,数年之后,东阳的老房子的命运是否也会和四合院一样呢?
200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