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著名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艾德勒的另一著作,承继《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之后,作者又把“说”进行了讲解。
本书根据97年的英文版翻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家出版社可是一本好书的强力背书者。
人,终其一生都在交流,与人、与己,在《沟通的艺术》一书中说,有实验证明:人如果没有交流,是会丧命的。沟通交流的质量会影响一个人的生存质量。
“听、说、读、写”是交流的四个方式,在现代教育中,“读、写”,我们在学校里可以学到,“听和说”则被忽略了,而在中世纪的教育中,语法、逻辑、修辞则是基础,每个接受教育的人都要学习,所以那个时代的人比我们掌握着更多的“听”和“说”的技巧。
在交流的四个方式中,“读、写”可以反复进行、不断精进,甚少时间限制;听和说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且具有不可逆转的流动性,“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只有一次机会,如同“泼出去的水”,说出口的话是难以收回的。
要掌握对话技巧,必须同时学习听和说。本书分三部分讨论了听、说的三重方式:
一、连贯的发言
如主题演讲、讲课及其他教育性发言等;要提前做好发言的准备。
二、默不作声的听
听和读一样,也需要积极主动,要边听边记,在事后进行整理,形成笔记。
在听的过程中也要弄清楚四个问题:
1、整个讲话的重点是什么?
2、中心思想、结论和论据是什么?
3、说话人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4、整个发言的意义何在?
三、对话
是双向交流,可分为以下方式:
1、轻松娱乐式
2、严肃式
a、理论性谈话
b、实用性谈话
谈话有四个元素:语言、对情热度的控制、自我-认知、心血与努力;
要掌握相关的原则,如地点与时机的选择、事先确定谈话的类型、选对谈话的对象(不要对牛弹琴)、避免讨论无法讨论清楚的话题、不要只听信自己、不要答非所问、问题要说清楚讲明白、掌握提问法则、不要随意打断别人、注意谈话结构等,同时要注意回避一些对谈话有负面效果的事项。
最后,作者说明了对话与人生的关系,讲解了说教式、苏格拉底式、操练式等三种教学方法的区别与作用,个人的成长,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深入发掘个人的经验(经历)、阅读、对话(讨论)。
这本书需要认真的分析阅读,它同《如何阅读一本书》一样,思想深刻、引人入胜。又与《如何阅读一本书》不同,本书的篇幅更简短、精炼。本书语言机智、诙谐,使得本书既富有教育性、又有实用性,对于渴望增进交流质量的我来说,这是一本有益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