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来写写昨天的复盘。
昨天让我性情大变的事是,去医院买药。两点半从家里出发,到达医院三点半左右。
我去挂号时,值班护士说今天的号挂完了,要加号先去找医生。当我走到今日值班医生门口时,门口保安问我干嘛,我说我加个号。
“今天的号加完了,明天再来吧。”
“我从老远的地方赶来,只是找医生开药,要不了多久。”
“那你去问医生,看看他还加不加。”
我轻轻的走近值班医生的办公室,旁边围着一群患者。有的是来看病的,有的是来找医生开药的,前面也有一个男人和我一样,是找医生加号的。“医生你好,我已经断药两天了,现在能不能给我加个号,我只开药。医生下意识看了我一下,便拿了一个加号单给我。
其实我是今天早上才把药吃完,刚刚把自己说的那么惨,是希望他顺利给我加号单。
拿了加号单,去旁边窗口挂了号后,便是无止境的等待。
昨天是周六,值班的医生就只有一个,连个开药的助理也没有,看病开药全是一个医生。而外面候诊的人,大概有五六十来个。
我坐在候诊室的椅子上,手机里一个接一个的刷着短视频,想以此来打发无聊的时光。
我不喜欢这样无聊的自己,我知道看下电子书比刷视频更好,但是我还是一直在刷视频。候诊室的环境有点压抑,旁边一排排的椅子上,坐满了等待看病的人,还有一些陪同的家属。
时间过去一个多小时了,电子显示版上的号几乎没怎么移动,看着手里的97号单,前面还有三四十个人在等待,我知道我这下午是要在医院度过了。
嘴巴里口感舌燥,每次来时都这样,但是我每次都忘了买水。是在口渴的不行,我打算去外边买水,又害怕叫道自己的号没在。我纠结了会儿,去楼下的自动售水机里买了瓶水。
上来坐着继续无止境的等。不一会儿,旁边的一些大叔开始议论纷纷,怎么开个药也药等这么久。医生门口的保安,面无表情的坐在那里,眼睛盯着手机,也许是在阅读吧。他似乎对周围人的抱怨不以为是,也许他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场景。
一旁的阿姨也躁动了起来,她抱怨者说,自己从老远的区县赶过来,要是一会儿晚了医生下班,拿不到药怎么办!
大家伙都议论纷纷,讨论着医院的效率低下,买个药也药排队等一下午。那位焦灼的阿姨,吆喝着一旁怨声载道的人,想让大家伙一起去医院的办公室声讨,让医院来个人帮大家伙开药。
抱怨的人越来越多,可是阿姨说让几个人去医院办公室申诉,大家伙又安静的一语不发。我发现现代人的一个通病,嘴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许多人总是在抱怨眼前这不好,那也不满意,但当有可能改变现状的方法或计划出现时,大家又哑口无言,呆坐原地,不敢行动。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最后大家都沉默着坐在各自的位置上,等待着漫长的喊号。
我心里也想,周末了谁都想休息,所以一个大科室只有一位医生上班也合情,但是不合理。一个三甲医院,效率如此低下,让找医生开个药的人也等一下午,真是让人愤怒。
我想到医生也是人,也想要有周末的休闲时间。但是不能忍的是,医院连个开药助理也不给医生配,看病开药的混在一起,有些病人和医生一聊就是二三十分钟,外边四五十人焦灼的等待着,电子显示版上的排号单一动也不动。
其实想精神科这样的科室,患者的情况一般都不紧急。精神科患者出现的一些症状,大多是一些失眠,焦虑,或者心境抑郁的状态。所以看病的人喜欢在周末来看,工作日大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忙。退休的老人到无所谓,上班族多半是在周末有空才来看。
但是这家医院精神科的值班医生只有一位,在周末看病开药人多的时候,精神科里却只有一个能看病开药的医生,患者们只能无止境的排队等候。
虽然说大多数人周末都有空,但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想把时间花在医院的排队等候上。
我排了接近三个多小时的队,终于才找医生开了药。开完药我打趣的问医生,怎么医院连个助理也不给你配,这样看病开药的效率太低了。他嘴巴笑笑,但是一句话也没说。工作了一天,面对无数精神病患者的倾诉,他脸上略显疲惫,我甚至还从他脸上看到了忧郁。
突然想到一句话,我去医院看病,发现医生也病了。
最后总结下,第一,下次去医院记得带瓶水;第二,以后提前在网上预约看病,并且信守承诺准时赴约;第三,我想给医院提个建议:周末精神科需要多加两位值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