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小时候穿的衣服、鞋子、帽子、围巾还有书包基本上都是外婆亲手做的,经过缝缝补补,我们兄妹轮换着穿戴,虽然成了百纳衣,是我们的"传家宝"!也是我们永远割舍不下的怀念!特别是那双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寒冬,给了我无数温暖和力量,带我走过了无数坎坷的老棉鞋,我一直保存在鞋柜舍不得丢弃!看见它,外婆那慈祥的音容,感人的身教就浮现在眼前,催我奋进,教我怀念!不争气的泪水就糢糊了我的视线!
记得那年我的小脚丫子长了一个"冻风驼子",里面痒痒的,用手抓又抓不到内里去,外面红红的肿肿的又不敢用力抓,那种难受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知道。外婆看了心疼不已,用手帮我搓帮我揉,用热水帮我敷,经过外婆的悉心照料,那个"冻风驼子"终于被外婆赶跑了。
为我们做棉鞋成了外婆迫不及待的事。首先找来旧布料,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有的是从不能穿了的破旧衣服上拆下来的,有的是做衣服时裁剪剩下的布头,反正就是各种花色各种形状的都有,外婆用面粉熬成糊状将它们整整齐齐的排好,连在一起的粘在木板上,居然形成了一张张的布料,晒干后备用。外婆将竹笋的壳晒干了,一张张的缝在一起剪成鞋样,再将那些拼在一起的布料,一层层的固定在鞋样上,中间用棉花均匀的铺夹好缝在一起,按照我们脚的大小裁剪成鞋梆子,找来拖拉机的旧轮胎按照我们脚的大小,裁剪成鞋底,上面再用那些晒干了的百纳布料夹上棉花做成鞋垫子,再把上面做好的鞋梆子缝上去,经过几天几夜的熬油点灯,一双棉鞋就成型了,上鞋底是最难的技术活,要用锥子将线索一针一针的缝在那备好的轮胎做成的鞋底上,线索要均匀,松紧力度要适合,外婆的双手全是那线素勒出来的老茧,从不叫一声苦,从不喊一声累,默默的为我们奉献着。被油灯熏得糢糊的双眼,看不见穿针线,就叫我们帮忙穿,那被磨得银光闪闪的抵针套啊,戴在外婆的指头上,保护着外婆的手指,外婆说那是她最好的戒指!
如今我们虽然再也不用手工做鞋了,外婆那做鞋的手艺也许要失传了!但是那份奉献精神那份爱永远也不会丢失!(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