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逻辑-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作者阿里·阿莫萨维,Mozilla公司数据可视化设计师。
笔记目录:
《神逻辑》读书笔记:不讲道理的人怎么总有理!(上)
这是一本很短小的书,刚收到的时候,还以为是一本小孩子看的画册呢,很薄的一本,快的话可能十几分钟就看完了,而且内容中的确有很多插画,小孩子一定会喜欢看。
忘记当时为什么买了,估计是看了哪里的推荐,之前可能翻阅过,最近打算清理下存的书,重新翻看下,写写读书笔记。
这是书是关于“逻辑论证”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好像很有道理,让自己无言以对的话,可是认真判断下,就会发现,这根本是两回事儿,没有关系呀。这本书就是教我们怎样发现他们语言中的逻辑漏洞,让我们怼回去!
作者一共整理了十九个例子,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下,下面会举些例子,有些是自己编的,如果错了,请回复我改正,谢谢。
1. 诉诸结果
即,依据某观点若成立(或不成立)所产生结果的好坏,来判断一个观点是否正确。一个命题导致不利的后果,并不意味着命题就是假的;同样,即使命题会带来好的结果,也不一定是真的。
就是说命题(观点)的真伪,和它所带来的结果或影响是无关的,比如:
专家说“汽车尾气会导致大气污染”,这个命题是真是假呢?
首先这个观点是对的,但是如果我们这样想“日常出行离不开汽车,没有汽车太不方便了”,然后就认为这个命题是假的,即“汽车尾气不会带来大气污染”,我们根据汽车带来的便利性去判断这个命题的真伪,就犯了这种逻辑谬误。
很明显命题和结果是两个不搭嘎的东西,不能因为结果好坏去影响命题真伪。
2. 稻草人谬误
是指有意的滑稽的模仿他人论点,以达到公司模仿出来的论点而非实际论点的目的。
这个可能辩论中经常会出现,其实就是说本来命题是A,但是呢,为了反驳它重新描绘了一个命题A',就像造了一个稻草人一样,明明是两个东西,然后去说A'是错误的,那么A也是错误的,做到间接打击。
我们还以上面的命题:“汽车尾气会带来大气污染”为例
有人说“各种工业工厂排放的废气比汽车尾气多的多,工业废气才是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说汽车会带来大气污染,太可笑了”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命题说的是会不会带来大气污染,而通过对比工厂废气和汽车尾气多少来断定汽车尾气不会带来污染,这分明就是新造了一个命题,已经脱离了原命题。
再看一个书中的例子:
达尔文进化论描述的是:“人类和黑猩猩在数百万年前拥有共同的祖先”,
那些反对进化论的人会说:“我的对手试图说服你们,我们是从那些在树上摇来荡去的黑猩猩变过来的,这真实太可笑了”
前者说的是有共同祖先,而后者却说人类是从黑猩猩进化来的,分明就是两个命题,真伪自然也不相同。
3. 起源谬误
若仅仅因为某种观点的起源就贬低或维护它,便犯了这项谬误。
这个其实比较好理解,就是把命题的真伪和说这个命题的人挂上关系,不去判断命题的真伪而是去考虑这个人的好坏或喜误。
比如,马云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所以他说的所有观点都是正确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很明显这样认为就会出现问题,比如最近这个“JiuJiuLiu”的问题,我就非常不认同;
比如,最近贸易战,大家可能不喜欢特朗普,但是能因为不喜欢这个人就说他所有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要针对观点去做判断,而不是对说出这个观点的“起源”做判断。
4. 诉诸无关权威
权威是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诉诸无关权威就是说不是手头问题专家的人,其观点可能是错误的。
这个和起源谬误有点儿类似,也是和提出观点的人有关,比如A是文学家,他提出了一个数学观点,在文学领域A是权威,但是在数学领域他就不一定是权威了,所以他的观点也不一定是正确的。
这个下面有几种类型,比如诉诸模糊权威,把观点说成“外国专家表示XXX”,虽然这个观点可能根本就是瞎编的,为了增加可信度才说是外国专家,或者相关部门;
其他类型还有诉诸古代智慧等
5. 人身攻击
人身攻击比较好理解,就是在语言上攻击发出这个观点的人本身,而不是针对观点的真伪来讨论。这个和上两个差不多,可以相互借鉴来看。
在诉诸无关权威里我们举了个例子,说A是文学家,那他提出的数学观点就一定是错误的吗?当然不一定,我们要具体来看观点。观点的真伪要看观点本身,而不是去关注提出这个干点的人,感觉这个是在辩论中使用的较多,用来混轮视听,转移话题。
6. 诉诸虚伪
感觉这几个都是在辩论这种场景下使用,诉诸虚伪是人身攻击的一种类型,这个的虚伪是指“你也一样的意思”,通过指出某人的观点与其本人的行为或以往陈述相矛盾来反驳该观点,也就是用指控来回答指控,依然是把注意力从观点本身转移到提出观点的人身上。
书中的一个例子,是A指控B说“你干嘛一直喝我的粥?”,B反驳道“你不是也偷吃爷爷的蜂蜜?”,这种例子很容易出现,经常会出现类似的场景,本来B应该解释为什么喝A的粥,可是他用了另一项类似的指控来质疑A,并没有对A的问题作出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