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语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而话语是针对对话者而言的。话语,是连结我和别人之间的桥梁。如果它一头系在我这里,那么另一头就系在对话者那里。话语是说话者与对话者之间共同的领地”〔4〕《巴赫金全集》下同(P436)。
感悟:巴赫金的观点和诠释学有一些不同。诠释学认为,语言并非是工具。语言提供了一个家园,人存在的家园。人在语言中敞开,借以观察。海德格尔的语言概念和巴赫金的话语概念有一些类似。不仅仅是桥梁,不是狭窄的通道。而提供了一个场域,这就是巴赫金所谓的领地吧。
5对话发生在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理解过程之中。“在文学和文艺学中,真正的理解总是历史性的和个人相联系的”〔3〕(P381)。
感悟:能否这样说:理解的方式就是对话的方式?狄尔泰说,理解的是一种力量,借此力量,生命与生命相遇。施莱尔马赫说,通过进入他人情境,理解他人,理解有两个阶段,比较和预言。海德格尔的理解就是“视见”,他认为,理解是在世之在读的模式,既与前理解与心境密切相关,又关系未来,而具有筹划特征,所以理解具有历史性。可以说,巴赫金的观点与海德格尔大同小异。
6“更为广泛、更为多样、更为复杂。两个表述在时间和空间上可能相距很远,互不知道,但只要从涵义上加以对比,便会显露出对话关系,条件是它们之间只须存在着某种涵义上的相通之处(哪怕主题、视点等部分地相通)”〔3〕(P333)。
感悟:相同或者相近似的话题,这是对话的基础吧。对话需要广泛、多样、复杂的表达。对话的前提是承认多元性,采取的态度是宽容、谅解与和解。当然,对话过程中的针锋相对也是需要的。唯由此,才能更加有效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