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过得逍遥自在,有优秀而又体贴我的女儿,有健康达观的父母,有血浓于水相互扶持的兄弟姐妹,我时不时的在想,我们家是哪来的福报,保佑着我的大家庭。
我以前都慨叹自己是个愈挫愈勇的人,有次和女儿沟通,第一次让我如此惊讶的发现,正当华年的她,也开始了各种探索和奋斗,并不断进取,目标坚定,不畏困难勇敢前行,这一点竟然和我出奇的相似,而我的母亲也是一位经历各种艰难困苦,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女强人,我开始反思,有一种进取乐观勇敢的精神力量在我们三代间自然的传承,而这种力量来源于我的姥姥,她是这种力量之源,她用无声的陪伴和无私的付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姥姥是我们家的力量之源,精神之源。
姥姥叫姚仙,出生在1910年,从来没有听说过给她过生日,至今也不知道她的生日,我们兄弟姐妹比较多,父母上班工作,我的孩提时代的记忆都是和姥姥在一起,从我记事儿起我的姥姥就是一个慈眉善目、身体健壮、做事果断利索的老人,她给我讲起她过去的故事,那时还小,不能体会,但长大了才知道姥姥的不容易。
姥姥是童养媳,7岁时就寄到婆家被收养,外公家境富裕,但战乱毁了外公家庭,姥姥和外公流落异乡,外公凭借着自己家庭的经商头脑,和姥姥一起走街串乡做起了买卖瓷碗的生意,他们用一点点挣来的钱又重新买了地,当买到20多亩地的时候,中国解放了,他们的地被没收后勉强没有被划分为地主,而是中农,解放后姥姥已有了五个孩子,我的母亲1948年生的,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她的哥哥姐姐因家庭条件比较好,都有一定的文化,解放后都承担了一些社会工作,我的母亲最小,成了家中被宠的一位,长大后家中也都供她上学,后来从事教育工作,但我母亲五岁时外公就去世了,随后我母亲的一个哥哥不到二十岁因病离世,母亲的哥哥姐姐们都各自成家,姥姥就一直和我母亲生活在一起。
我出生时姥姥已60岁了,那时姥姥已守寡近20年,一个人把家中的孩子们都抚养成家,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她完成了儿女成家的责任后又接着开始把精力放到了幼小的我们兄妹三人的身上,和姥姥在一起的时候,从来没有没记得过姥姥有过任何抱怨、训斥和痛苦的表情,姥姥总是一脸慈祥温和,数年如一日,没有见过她哭过没见过她难受,一直到去世她也都没有得过任何病,孩提时的我总认为大人就是金刚不坏之身,没有任何烦心事能撼动一个成年的人,这可能就是偶像的力量,我就学着我的姥姥做大人,也是不痛不哭的自然的生活着,总觉得那些大悲大喜、弱不经风是存在故事中,直到有一次去参加我女儿班级的家长会,看到我女儿的一个同班同学嗲声嗲气的在她妈妈面前哭哭笑笑的娇气模样,我才意识到我的女儿自从长大后我也没见到过她哭,也没见到过她的抱怨,那时豁然反省,我女儿心中难道没有难过吗?咋不给我说说或哭一场呢,想到这我又自问自己,也基本没有在母亲面前哭过,我自认为是坚强乐观的,没有太多事情让我痛苦到哭,而我也很少看到我的母亲掉眼泪,这不是不想掉眼泪,而是很多事情,是挫折是纠结是痛苦,在我们心里都认为是自然的存在,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容忍她搁置,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稳定内核吧,这种稳定内核不是由谁说教出来的,而是姥姥的生活处事一代代潜移默化影响和传承的,这种稳定内核就是坚强乐观豁达通透吧。
姥姥陪伴我少年儿童时代,记得当年她最多的叮咛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这句话也一直是我那个阶段学习的目标,我姥姥是那个年代少有的识字人,还有和他们时代不同的一个事情是我姥姥没有裹脚,她给我讲那个年代她的妈妈就是个开明的人,谁家女孩都裹,她的妈妈就认为裹脚就不好走路,对孩子不好,顶住各种压力就没有裹,我猜想姥姥的母亲是一位有见识的女性,姥姥的婆家也是开明的一家人,要不怎么能让我姥姥识字呢,因为我姥姥识字,所以她会给我们讲很多故事,我家里的墙上都用一根根的线穿起来的小人书,那也是我家早期的书柜吧,这个书柜就是我们兄妹对外面世界了解的窗口,我不识字时姥姥会拿起小人书给我讲故事,但记忆最深的故事还是艾森豪维尔一步步锄奸除恶,结识有志之士勇斗各种妖怪的故事,这个故事比西游记还更早的植入我的思想,到现在我都没有找到这个完整版的书面故事存在,艾森豪威尔这样西式的名字在我姥姥那个年代讲出来,我实在不清楚是怎样的一个文化输入,但这个故事用一个时髦的词就是在我当时幼小的心灵里已为我的一种勇敢和坚韧种了草。
姥姥喜欢唱戏喜欢听戏,那时候的戏就是河北梆子和京剧,只要方圆十里有红白喜事或重大庙会的戏剧演出,姥姥会带着我去看戏,我和姥姥挤到最前边,姥姥看戏时她知道每一出戏的情节,并投入的跟着戏里的戏词唱了出来,记得有句童谣:请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前看大戏,估计就是这样来的,我的孩童时代,民间艺术文化是很普及的,好像是电视进入各个家庭后,这种老百姓很容易享受到的戏剧形式就更多的需要到剧院看了,而之前就是在广场上搭个台子,我们搬个板凳都能看到的事情,而后我能骑自行车后也会带着去剧院欣赏,姥姥唱戏字正腔圆,后来有了录音机后我还给姥姥录了一个磁带,都是姥姥唱的各种戏还有歌谣,姥姥唱戏这点只有我弟弟传承了,记得弟弟五岁时一声哇呀呀呀,学着包公出场那声,震惊四座,街坊邻里见了弟弟都要让他学下包公出场。
姥姥对饮食也很有讲究,但在所有饮食中她最爱吃的是河北的饸烙,用荞麦面活成团,用压机压下直接进锅里的沸水中,捞出来放碗里后加上事先做好的高汤,撒些葱花、芫荽,喜欢醋的人多倒些醋,滴几滴香油,成了姥姥的最爱,姥姥时而会带我们到市集品尝,吃着饸烙伴着姥姥不断的叮咛,姥姥在我上学后反复说的一句话仍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北方人不善于表达,而一起在市集上吃饸烙的时候也算是比较正式的沟通场合了。
带着姥姥的叮咛我一路考上了大学,放假回家的第一时间就是看望姥姥,我知道姥姥每一天都活在期盼里,期盼我们兄弟姐妹回去看她,我会带她去吃一次饸烙听一场戏,然后看姥姥满意的笑,这也成了我的一个期盼,每次和她在一起时都是姥姥不断叮嘱“赶紧回去好好学习吧,我这儿你放心”,但听姥姥说的时候每次总感到她心中的不舍,一年年的过去了,姥姥从叮咛好好学习到改成“赶紧回去忙(工作)吧,我这儿你放心”,我在姥姥的期盼和叮咛中也如她所愿,我学习也不错,工作也很出色。
周而复始的一年又一年,我像插上了翅膀,离家越来越远,回老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我期盼着把姥姥接来和我一起住,让她看看大城市,带她到去梅兰芳大剧院听听戏,但已成为工作狂的我很难给自己抽出回老家的时间了,而有一天母亲告知我姥姥已身体虚弱,吃不下东西了,我如当头棒喝,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姥姥都96岁了,我这几年却很少回去看她了,心里一阵绞痛,赶紧放下手头工作赶回家乡,看到气息声很弱的姥姥,我一把抱在怀里,大声的说:姥姥,我回来了,咱过两天一起吃饸烙去,姥姥点点头,弱弱的说:“歌儿回来就好,别耽误工作啊,看到我没事儿就回去吧”姥姥还是很清醒,和往常一样,就是骨瘦如柴,声音不再宏亮,我在家守了姥姥两天,给她买了饸烙过来一起吃了,母亲说找医生给姥姥过来输些球蛋白加强营养,说虽然气息弱,也没查出什么病,需要补补身子,母亲请了保姆照看姥姥,我看姥姥脸色也还红润,于是就决定回去了。
临走前我和姥姥说她想吃什么我去买,姥姥告诉我给她买瓶酒,我赶紧买了酒和蛋糕回来,姥姥让我给她倒上一口,我给她斟满酒杯,她一口气喝了进去,又吃了蛋糕,然后又再次催促我:别耽误工作,赶紧回去忙吧,我这儿你放心。我答应着,姥姥的身体已经很瘦小很轻,我把姥姥揽入怀中,抵着她的头说:”姥姥,你好好活着,等我下次回来看你,“姥姥没说话,我看到她闭着眼睛已经困了,我把她轻轻放下,盖上被子,莫名的一阵心酸涌上心头,我跪地朝着姥姥磕了三个头,表示告别,然后又向着天磕三个头祈祷姥姥长寿。
这一次告别没想到是永别,姥姥去世时家人并没有告诉我,也是怕耽误我的工作,这成了我一生的遗憾,我懊悔没有一直守在姥姥身边,我想姥姥弥留之际一定想念我,一定不甘心离去的,我还在想我还没实现让姥姥过来住的愿望,我还想等工作放松了带她出来旅游,这一切的一切都没有容得我实现,在我事业有成的时候还没有让姥姥享受下她最疼爱的外甥女给她的美好生活,这种痛是撕心裂肺的,这种悔恨伴我一生。
从此每到清明和姥姥的祭日,我都会通过祭奠带去我给姥姥的问候和她在另外一个世界所需所要,有时和姥姥在梦里相见,她从我最后记忆中的瘦骨嶙峋变得丰满美丽,声音越来越洪亮,也在我的祈祷祝愿中开始了旅游,我也会朝着姥姥离去的方向诉说给姥姥家人的近况,让姥姥放心,也让她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保佑我的家人们福寿安康,快乐美好。姥姥就像我生命的守护神,她平凡但乐观坚定的生活状态滋养着我的母亲,滋养着我,也因为我滋养到我的女儿,她无私的爱给了我一生奋斗的力量,我想这些就是我的家族幸福之源了。
姥姥虽然离我而去,但她仍在我心中的另一个平行世界里伴随着我,看护着我的家人,让我的家人们坚强乐观豁达的面对一切,珍惜着这份永久的爱,珍惜这份爱所期盼的一切,认认真真生活,认认真真学习,认认真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