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山上庙里最初只有一个和尚,每天念经挑水劈柴做饭,水源在山脚,挑水是最辛苦的事,但他一个人做的很好。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于是共同分担那些日常,尤其是挑水,两人一起挑水,路上说说笑笑,辛苦的事也变得有趣起来。随后又来了一个和尚,分配日常工作时,没人愿意去做最辛苦的事--挑水。最后,庙里水缸见了底,却无人去取水。
为什么人多了反而没水喝了?
罗振宇曾在他的逻辑思维里提到:最好的团队其实就是一个人,从计划、开展、调整到结束都能始终如一,一气呵成。不会因为分歧而打断。但是,现代社会极少有一个人能单枪匹马解决的问题,需要团队,需要合作。理想的合作才能让团队如臂指使,用什么来凝聚团队呢?大家的利益。共赢说的就是大家的利益。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一个周末夜晚,数学天才约翰纳什和同学们在酒吧放松。这时,一群优雅的女士推门而入,而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其中最美的那一位身上,还未行动,已经开始内部竞争起来。而纳什提出的策略是:忽视最美的那位,每位同学都能找到合适的女伴,度过有趣的周末。这就是“纳什均衡”最初的模样。在同一个策略下,大家都能受益,并且没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改变策略,那这个策略就是最佳的了。结果就是共赢。
实现共赢实质上是高效沟通的结果。首先需要拆掉心墙,坦诚相待,绝非为了合作谈合作。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或利用优势制约对方。共赢的基础是:双方都要放弃那个大美女(即利益最大化),而为了大家的既得利益而坚持已定的策略。合作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点,始终围绕这个重点,设身处地为大家考虑,理解对方,遭遇矛盾时,才能有效解决问题,维系合作,实现共赢。“利他”的方式能增强团队凝聚力,在观点迥异的情况下,也要寻找哪怕只是1%的共同点,然后付出100%的努力,这才是实现真正共赢的方法。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让好汉们无条件的支持你,共赢是实现这一想法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