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头脑聪明其实分两个部分:硬件聪明和软件聪明
大部分人对于聪明的见解是:头脑快,就是个聪明人。头脑慢,就是个笨人。其实这是不完全对的,因为头脑是一个整体,我认为它至少由两个板块组成,一是硬件:脑容量,记忆力,脑的运算能力等等这些就是硬件,基本是先天决定的,这也是大部分人用来衡量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标准。二是软件:你的认知,思维模式、经验等等就都属于软件。某些程度来说,其实是软件决定了你的上下限。但是硬件也相当重要,等于是一个前提,硬件好等于你有一个好的引擎,你更能提升你的软件部分。如果硬件确实太差,会进阶导致你的软件也差,因为你无法理解那些东西。软件的存在,就解释了很多现象:一些头脑明明很灵活,有天赋的人反而过不好自己的人生,读书时期要付出比别人多倍努力的“一般天赋学生”,后面却创业成功,事业巅峰。。。具体点的例子,比如杨修:他就是经典的硬件聪明,但是软件不够聪明,不懂得收敛,就被曹操砍了头。又比如俞敏洪,考大学复读了3年,这是硬件不够聪明,但后期靠软件的聪明,创立公司依然起飞。所以硬件好的人,不能沾沾自喜掉以轻心,毕竟这还不是决定性的战场。而硬件一般的人也不用灰心,必须多学习多思考,提升自我认知,提升软件。
二. 逻辑思维差就是让人变蠢的罪魁祸首
“逻辑”这个词,是由外国词语音译过来的,这可能就说明了在以前,我们中国并没有逻辑这样的概念和词汇出现,这其实让我感觉到有点沮丧。在我的记忆里,我这一代接受的教育里也很少提及逻辑,不知道这是不是大多数人逻辑有问题的原因。
逻辑在百度词条上的定义是:思维规律,似乎也比较模糊。反正我觉得逻辑思维是一种能力,大概是指一个人从某个观点推导出下个观点的能力。这个能力极为重要,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时时刻刻都在利用逻辑思维来做出各种各样的认知判断,而这些认知判断会成为你认知的一部分,进而影响你的三观,行为,决定。可以说,错误的逻辑思维可能会导致错误混乱的思想,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人非常需要注重的能力,如果可以,最好从孩童时开始培养,可以从一个特别重要的思维开始着手锻炼,就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我觉得有3个要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注意检查事实的准确性和逻辑一致性,有这么一个例子:
在苏格兰的火车上,有三个人在一起。列车飞快奔驰,窗外景物掠过。突然,他们看到了一只羊,一只黑色的羊。有人说:“哇,苏格兰的羊都是黑色的!”另一个人说:“错,应该说,在苏格兰有一只羊是黑色的。”最后一个人说:“错!应该说,在苏格兰,存在着一只羊,它面向火车的这一边是黑色的!”
还有其他2个要点:
1. 注意隐藏的前提条件,比如:潮汕人做的潮汕美食最正宗,去外地开店一定能比外地人开的潮汕美食火。这句话其实就有隐藏的前提条件,比如:①外地人喜欢正宗的潮汕美食②外地人觉得潮汕人亲手做的美食才是正宗
2. 有无其他可能性,比如:这个人喜欢去蹦迪,一定很浪。其实根本不一定,比如TA真的只是喜欢里面的音乐呢?
批判性思维会充当一个人认知的过滤器,如果没有批判性思维,很容易听风就是雨,导致你脑子里的认知基本都不是你自己的。我记得特劳特说过这样一个观点:90%的人不会真正地独立思考,他们的认知都是从别人、电视、新闻、父母那里来的,而这里面的别人的观点又是从哪里来呢?也是从别”、电视、新闻、父母那里来的。这句话足以证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除了批判性思维以外,对于逻辑推导来说,还有一点重要的就是不要遗漏中间项,比如:这只鸟有翅膀 → 这只鸟会飞 ,这种逻辑推导就遗漏了不少中间项,比如:翅膀上有适合飞翔的羽毛,这只鸟足够健康,这只鸟的身形体重适合飞行等等。
我后面越来越发现,很多蠢的想法,行为都源自于逻辑思维上的问题,SO WE SHOULD BE CAREFUL。此外,足够强大的逻辑思维会帮助你拥有逻辑的结构性,层次性,助你梳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 大脑有两种工作模式
基本上,至少我们醒着的时候都能清楚意识到大脑在为我们工作,但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是,大脑其实有两种工作模式,第一种我叫它“潜意识模式”,第二种我叫它“主动模式”。举个例子,如果我问你1+1等于几,你大脑马上会告诉你是2,这个过程你其实不需要自己去思考,是大脑自动给你的答案。这时候你大脑用的是“潜意识模式”,然后如果我问你12✖88等于几或者更复杂的数学题,你要得出答案的话可能就要用到“主动模式”了,你能感觉到你自己在思考,你试一次应该就能清楚分辨这两者的区别。更多的例子还有比如:路况好的时候你正常开车就是用“潜意识模式”,但如果面对比较复杂的路况,会车、或者停车,你就可能需要用到“主动模式”,你就要结合当下的情况用大脑演算,判断驾驶的路线。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之前抖音流行一个挑战:在你朋友打电话的时候拿各种奇怪的东西给他,他都会帮你拿着。其实这里面的原理就是打电话占用了你朋友的“主动模式”,他没办法思考要不要拿,以及为什么拿?剩下的就是“潜意识模式”驱动了,它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帮你判断,给你下达了“先帮忙拿东西等挂了电话再问为什么”的指令。其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受“潜意识模式”的影响,很多时候做的决定你根本没有真正思考过,更像是本能做出的决定,其实这在某些情况下是很危险的,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加强主动思考,如果没有主动思考,只剩下“潜意识模式”来驱动你,对我而言是有些恐怖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有些人其实是活得是不明不白的原因。
四. 大脑依托文字思考
之前在网上广为流传一个话题:当你在看句子时,你会发现在你心里有个声音出来,很多人好奇这个声音到底是谁的?其实我也不知道是谁的,我只知道这个现象还揭示了另一个重点:我们大脑是依托文字进行思考的。也就是说,当你思考时,特别是思考复杂问题的时候,你一定会在心里用文字默念出你的思路,就好像以前老师让我们默背古诗一样。假如我问你如何看待脑机接口这样的产品,你不依托文字根本没法进行思考,更别说得出答案,比如你可以在思考问题时只利用图像,U CAN TRY !然后你就会感叹没了文字,还真不行。这就说明了文字对于我们大脑思考的重要性。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们也应该多练习对文字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对一些词汇的理解能力。词汇量几乎就是你思想的边界,有些词在你不明白它的概念前,你的思维是无法触及到那里去的,就等于被限制住了。词汇只是一个名称,像是一个空罐,词汇所蕴含的意义才是空罐里的糖果,所以就算你懂得一些词汇名称,却不懂得它的意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举一个例子:互联网可以极大降低很多商家的边际成本。如果你不懂边际成本的意思,这句话对你就毫无意义,而边际成本其实是指商家要获得一个新用户所需要的成本。如果你的理解能力比较好,看到这里就已经能理解这个句子和边际成本这个词的意思了。倘若还不行,我就得跟你解释:往常实体店只能做线下生意,它能获取的客户范围基本是店所在的位置的几公里内,如果你想获取新的用户,很可能你需要去另外一个地区开设实体店,成本就很高。而现在依托互联网能做线上生意了,你甚至不需要开店,有产品就能把生意做到全国甚至全球,你获取用户的成本就很低。你会发现,对文字的理解,思考能力能给你提升很多思考的效率,就像上述的例子一样,如果一个人永远无法理解边际成本这个词甚至它的定义(边际成本其实是指商家要获得一个新用户所需要的成本),那每次谈到这个话题你都得给他举例说明,他才似懂非懂,这样的人是很难进行思考的。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理解能力有时候很需要靠自身有相关经验来帮忙理解,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叙述一些观念的时候很喜欢举例子的原因,就是要带给你相关经验,然后让这些经验和他的观念相结合,助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