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同事朋友一起聊天时,有个这样的观点:孩子小时候背那么多古诗,等大一些就忘了,还有父母陪孩子外出旅游,那些景点看过就忘了,有什么意义呢?
对此,我本人持完全相反的态度,一直认为,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都会以某一种方式存在在我们身体心里的某一个地方。经历过,又忘记了,永远不等于没经历的一张白纸。
记得多年前读薛瑞萍老师的一个采访实录,面对家长提到的“很多古诗孩子读过背过就忘记了,那读那么多还有用吗”这样的问题,薛瑞萍老师是这样回答的,“细雨洒落大地,短暂的润泽过后,或许什么也没有留下,但当细细的芽儿从黑色的土地中冒出来的时候,我们才记得雨的光临”,我觉得这或许是一种最诗意的表达。所有孩子读过的古诗,我们以为他们会忘记,但我始终相信,即使忘记了,也是那些语言文字换了一种方式存在在孩子的生命中,比如一种韵律感,比如一种审美观,亦或是某一日忽然从孩子嘴里吐出来的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词语。
给孩子报了琵琶课,学得怎么样先不说,但是老师的一个词我始终印象深刻,那就是多练习基本功,让肌肉形成一种记忆力。如果说薛瑞萍老师的那句话是最诗意的表达,那么“肌肉记忆力”也是最实在的最物理的表达。我们一日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我们的机体就会形成一定的记忆力,就算我们的大脑不确定到底该怎么做,我们的肌肉也会记得。
说到古诗的背诵积累,不得不说说我理解的积累,积累应该分纸上的积累和心上的积累,说到底,纸上的积累终究是外在的,最终还是要内化于心才算是自己真正的积累,所以,真正的积累就是记在心里,记在心里最好的方式就是背诵。当然,我认为背诵分为两种,一种是走心的有意的背诵,这种背诵记忆效率高,只要真正专心去背诵,大多数人应该在短时间内可以背诵下来相当一部分内容,这种背诵适合那种有线索的可以通过联想等方式组织材料的,适合于应付各类考试,考前突击都是可以的,但是,背得快忘得也相对快一些,除了极个别极有特点的内容,大部分内容用过就会忘掉。我个人更倾向于另一种“笨拙”的背诵,那就是熟读成诵,或者说不走心的无意的背诵,也就是说我并没有打算背诵下来,我只是喜欢这样的文字,所以我不停地读反复地读,我从来没想过要背下来,但大量的重复让我形成一种语感,我自然而然地说出了那个词、那句话。这种背诵看似笨拙,看似不走心,效率也不高,但是却是类似于“肌肉记忆力”的能够长久保持的东西,是最自然的。这种背诵特别适用于古诗或者散文等特别美好的语言文字,对于这样的文字,我们不需要理清它的纹理结构,只需要一遍一遍无心的重复让它们不知不觉已深深嵌入我们的语言文字系统,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慢是慢了些,但终究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就像惠特曼笔下的那个孩子:
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
(美)惠特曼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者那一天的一部分,
或者几年,或者连绵很多年。
或者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还有那青草,那绚丽的朝霞,那红色白色的苜蓿草,以及那菲比鸟的啾鸣,
还有那三个月大的小羊羔,淡粉色的一窝小猪,小马驹和小牛犊,
还有谷仓空地上或泥泞的池塘边那叽叽喳喳的小鸡一家,
还有池中好奇的鱼儿,以及那美丽的迷人的湖水,
还有池中的水草,优雅地摇曳着
所有的这一切,都成了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四五月间田地里的幼苗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还有冬季浅黄色的玉米苗儿,
缀满花朵的苹果树,以及路边最普通的野草,
从小旅馆踉跄而归的醉老汉, 路过这里到学校去的女教师,
途经这里的争吵的男孩子,整洁而面带羞涩的小姑娘,
以及他所看到的城市和乡村的一切变化。
母亲把一盘盘喷香的菜端到餐桌上,言语温和,穿戴整洁,
走过时身上和衣服上散发出健康的芳香,
父亲强壮,自负,魁伟;吝啬,
爱发脾气,不公正,
急促而响亮的言谈,苛刻的讨价还价,耍手腕的本领,
那无法否认的慈爱。
日落时远远看到的高地上的村庄,
中间的河流,阴影,光晕,雾霭和夕照,
近处那些懒懒地顺流而下的帆船,
纷纷翻滚的波涛,层层迭迭的彩云,孤单地呆在一旁的紫酱色霞带,
地平线的边缘,飞绕的海鸥,和海岸泥土的馥郁,
这些都变成那个孩子的一部分。
那个天天向前走的孩子,
他正在走,
他将永远天天向前。
他看到最初的东西,他就会变成那东西。无心地朗读积累的过程,使得我们就像这个孩子,无心地向前走着,生命却已不同。
何止背诵积累以及阅读这样的小事,我们的经历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吃过的每一顿饭,吃过,就饿了,但是这一餐会让你的味蕾留香,会让你的机体积累能量,没有哪一个人会因为吃过饭了又饿了就不吃了。
我们的每一次清扫,清扫过了,又脏了,但是清扫的过程以及清扫过后带来的舒适感与清爽感会留下来,也没有哪个人因为清扫过还会脏而停止清扫。
我们看过的每一处风景,走过的每一段路,听过的每一首音乐,闻过的每一丝花香,读过的每一篇文字,拍下的每一帧画面,写下的每一番心情,都会随着时间而悄悄流逝,甚至消失,但是,谁又能否认它们给我们的生命中曾经增添的美好,每一点一滴的美好都会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内化于我们的生命机体中,在某一个合适的时间以一种更优雅的方式自然无痕地呈现出来。
那些看过的风景,变成了开阔的眼界,读过的书,变成了优雅的气质,拍下的画面,变成了独特的审美,走过的路、听过的歌、闻过的花香、写下的心情都会变成一种诗意,让生活变得无限美好……就算是流星划过,也会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线吧!
即便从物理的角度来说,那些所有存在过又消失的东西总归也会留下某种印记吧。
所以,路过的每一处风景,即使迟早会消失于眼前、心中,也会在心上划下一道美丽的弧线吧!
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