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如果你没有看过《我们仨》的话,就永远想象不到一个幸福的家庭可以有多幸福。如果最近的生活让你有些疲惫麻木,或者你已经很久没有被感动过了,那么我建议你可以看一看这本书——《我们仨》
01关于作者
杨绛出身世家,善良温柔、宽容敦厚。作为知识女性,她从未高喊女性解放、女性独立等口号,而是利用散文创作进行自省,她的文字就如她优雅纯善的性格一样内敛含蓄又超凡脱俗。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与著名作家钱锺书相识。两人一见钟情,钱锺书非常直白地说:“我没有订婚。”杨绛回答的同样大方:“我也没有男朋友。”一年后,两人便在苏州的一家饭馆里举办了婚礼。婚后不久,两人一同出国留学,为了丈夫杨绛不惜中断了清华的学业,夫妻两到过牛津,去过巴黎,到处留下他们相爱的足迹,并在那里生下他们的爱女钱瑗。对丈夫和女儿杨绛从不吝啬,倾注了所有的爱,她是慷慨又幸福的女人,丈夫钱锺书感情细腻,对妻子始终深情温柔,更是女儿的慈父,“好哥儿们”,女儿钱瑗自小就乖巧懂事,孝顺父母,更难得的是她和父母一样视野开阔,聪明好学。1997年3月4日,钱瑗因肺癌转脊椎癌去世。第二年12月19日,钱锺书亦因病去世,享年88岁。所有人都有一万个理由相信杨绛会崩溃,可是她没有,在人生的两位挚爱亲人相继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用最温情朴实的语言记述了他们这个家63年的点点滴滴—《我们仨》
02关于内容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以杨绛在丈夫过世后,“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拉开全文序幕。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杨绛用虚实相结合的形式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一段相守牵挂,动荡温情的故事,并回忆了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先后离去的过程。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杨绛回忆中一家三口最温馨快乐的生活点滴,记录了自1935年杨绛和钱锺书先生二人出国留学,并在那里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坎坷的过程既让人心动又让人心疼。
03关于本书最值得学习的写作特色
《我们仨》之所以如此受人追捧,不光是因为书中描述的杨绛一家温情哀婉的故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杨绛全书虚实互补的写作手法,以虚笔写死,实笔写生。由此生的那部分就更显得历历在目,而死的那部分也更教人唏嘘痛心。
2016年5月25日,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这个优雅可爱的女人,用尽一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幸福家庭最大的深情:亲人在世时,不离不弃,相守相望,亲人离去后,依然自尊自爱,积极生活,。因为相爱的人虽然先走了,可他们把爱留下了…
备注:齐帆齐商学院书评(1)篇1066字,累计106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