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志鵑 人民文學出版社 11.12
用第三人稱敘述者的視角記錄了以譚嬸嬸為主體的心路歷程的變化和社會變革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可以說是內聚焦和外聚焦雙重結合。
譚嬸嬸是推行新生產方式方法第一人,從現有的、艱苦的條件,不被世人接受的接生,受到「同行」接生婆的排擠,自己心理的慌亂沒底和技術手段尚未成熟。慢慢改善到村里的婦女越來越認同產院、由譚嬸嬸接生出的孩子健康成長、世人越來越認可、接生婆被失業、技術手段逐步改善。甚至有到城市學習的荷妹帶著新思想和新方式向靜靜的產院走來。她使產院變得「亂」「嘈雜」,但實際上是引進了自來水、消毒、白帽子防止細菌、產後操以促進子宮收縮等一系列「新」見識來幫助農村現有生產技術和生產環境的更上一層樓。
其實譚嬸嬸的心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過掙扎、焦慮、不滿、醒悟、勇敢、覺醒。
她在略為有點排斥荷妹似乎顯得「激進」「不知足常樂」的思想,老是以城市的眼光來看待產院的不足,但隨著自身的思考,她看著潘奶奶,突然認知:荷妹正是早年的自己。自己也曾那麼熱情、滿懷希望和信心地去幫助產婦,不氣餒、堅持不懈去改進村民的愚昧思想和固化思維。為什麼到了荷妹,自己卻不願意承認自己也開始落後了呢?
故而譚嬸嬸覺醒了,在被狂風呼嘯和彩弟危急狀況的雙重衝擊下,荷妹的冷靜和略顯稚嫩的閱歷,使得譚嬸嬸義無反顧,決心學習,在荷妹的指導下,運用新方法「剖腹」接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小冒失鬼」。
這是新生命的誕生,也是新生活的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