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暑期的英语班,已经学习十几天了。
昨天,我送他去培训班后外出办事,回来时刚好下课。睿马上冲出来,高兴的搂着我说:妈,姜老师今天夸我上课特别认真!
我:哇,我刚才听到你在教室里积极和老师互动回答问题,而且你的英语读的很洪亮,发音也非常标准呢!
孩子欢快的跑进了教室,第二节更加的专心和积极了。
今天早上,继续陪他听英语、读英语。有几个单词,睿总是读不标准,我纠正了几次发音后,睿有些抗拒,他说:我数学作业还没写好,要写数学作业了。我看着他的表情,有些不开心。我知道孩子现在不是真的想写数学,而是对我教育的一种逃避和无声的对抗。我坚定地告诉他:英语没有读好,不可以做别的事。
睿有些委屈,眼泪开始打转,说:妈妈,你总是说我不好的地方,我不想读了!
原来孩子不想读不是真的不想,而是没有得到我的肯定。
我突然意识到,今天我一直在纠正他的读音,没有欣赏肯定他,让他感觉我一直在挑刺,所以内心在抗拒,甚至希望我离开。
我轻轻地搂着他,亲了亲他的额头说:如果你读错了,我不纠正,你是不是会一直都读错呢?
睿:是的!
我:我觉得你的英语很棒,刚学习,许多单词发音都很标准,那些很难的你都会读,比妈妈小时候强多了!如果这几个单词你也能读好那就更厉害了!
睿释然了,不再抗拒,自己录音发到群里给老师检查。
孩子在10岁左右开始有了更多自我意识,有时需要家长跟着他的想法,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当父母能够理解孩子并及时调整关系,孩子是愿意听从父母的教诲,亲子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当父母的注意力方向在孩子缺点上,不去觉察孩子内在变化,孩子会由最初的伤心失落发展到抗拒。这时亲子关系就出了问题,孩子就会出现不听话、拖延、故意做错反抗父母。大一点的孩子就出现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