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读书笔记之三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有童鞋问:快中考了,我想好好复习,现在会不会太晚?有盆友说,四十啦,我还想学画画,是不是太迟啦?采铜说,当然不会,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只要你开始了,就有机会把它做的越来越好。
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动
你有木有这样的体验,你想做一件事情,老是觉得还没有准备好,所以导致无限的拖延。如你想在寒假里读一本心仪已久的书,可是书就放在床头,却迟迟没有翻开。你很想看这本书,就是没有时间,你一会要出去购物,一会又要接待亲友,稍有闲暇,还想刷刷微信微博。。。。。。
放下你的碎碎念,马上开始——读那本书。只要你已经开始了,哪怕只是读了两页,你就有可能把它读完,因为书中的内容吸引了你,让你欲罢不能。不论多么繁难的事,只要从一点点开始,就可能逐渐完善,做的越来越好。事实上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完全准备好”,现实有太多的变量,只有尽快开始,才是我们精进的不二法门。
学会清空日常小事,把大块时间留给重要的事。如购物、家务、交水电物业费这些日常,我都是安排在周末的一个半天做完,每周只洗一次衣服,内衣袜子备足一周。周末买齐一周的禽蛋肉菜。少添置物品衣物,用不着的及时清理。第一时间拿快递。让日子简单清爽,这样我们才有时间,有精力做重要的事情。
做出你的“最小化可行产品”
对一个人来说,他的“最小化可行产品”是什么呢?“产品”不是过程,是结果,是对原材料的分析整合之后的呈现,能被他人使用和检验,能创造出正向的价值,使人受益。如画画的技能不是产品,一幅画才是产品;实习的经验不是产品,经验所形成的文字报告才是产品。如果不知道做什么,就从一个“最小化可行产品”开始吧,尽快把你的产品通过微博、微信等各种可能的渠道发布出去,搜集反馈信息,完善你的这个产品。
要正确的对待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正面反馈可以激励我们,坚定我们的信心;负面反馈会给我们值得借鉴的建议,让我们及时矫正我们的产品。要把批评和建议当作一种信息,而不是对自己的评价,要超越情绪完全的接受它。通过构建——测量——学习的模式不断的打磨你的产品,让它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好。比如你的“最小化产品”是一幅摄影作品,经过打磨可能变成一组富有创意的作品,一场个人摄影作品展,一个摄影培训的课程,等等,由点到线,到面,再到圆,逐渐丰满。
专注搞定最核心的部分
一件产品,总有它最核心的部分,也就是最艰难、最需要创意的部分。拿出至少半个小时不被打扰的时间,完成它。而不是只在外围打转转,轻松愉快的消磨时间。这时候,需要你集中精力、全神贯注,甚至形成无意识的“心流”.比如完成考试作文,你可以先根据题目拟一个框架,包括主题,逻辑结构和事件。这些内容明确以后,再往里面填充内容,内容又包括叙述、描写、对话三个层面。核心部分搞定以后,后面的部分就简单多了,切忌拿过一个任务盲目开始,往往事倍功半。
要善于事先预测和事后总结。每做一件事情,要尽可能的预测的全面,事情结束之后,要及时反思,这是我们取得智慧的有效途径。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得来的知识终究不是那么实用,要想深入的领会必须亲自去实践。很多做事的法门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如拉面师傅做拉面,他很难说清要怎么用力才能把面拉成想要的样子,只有你自己去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诀窍。只有在实践中反思得到的智慧才能指导我们的行为,及时的反思才能获得智慧。反思要及时,要梳理脉络,要关注意外情况,一定要写下来,以备日后查看。做同样的一件事情,有的人成了匠人,有的人成了大家,关键就在于是否善于在实践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智慧。
当一件事,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吧。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乐于接受反面意见,有勇气构造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亲爱的童鞋,放下你的犹豫不决,即刻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