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驾崩道光继位:不一样的曾国藩(39)
(文接上文)
第五章 嘉庆驾崩道光继 无力回天国势颓(一)
上文说到:正在曾子城赶赴衡阳读书之际,此时的大清却发生了一件影响朝政的大事。发生了什么大事情?
时间一晃到了嘉庆二十五年,此年曾子城9岁。虽初蒙不久,但也初有记忆。
此年,发生了一件大事!什么事儿呢?
此年的七月十八日(1820年8月26日),嘉庆帝自圆明园启程到承德秋狝,皇次子智亲王绵宁(即后来的道光帝)和皇四子瑞亲王绵忻随行。当七月二十四日到达热河行宫(即承德避暑山庄)时,嘉庆帝突感“圣躬不豫”,但没有太在意,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礼仪活动:既到当地城隍庙拈香,又到永佑宫行礼。至七月二十五日,白天还能接见军机大臣、批阅奏折,但到晚上八、九点时,嘉庆帝却暴死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
国,不可一日无君。在此情况下,皇次子智亲王绵宁继位(绵宁亦改为旻宁),是为清宣宗,改元道光。
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其人
道光帝,即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出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去世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2月25日)。原名爱新觉罗·绵宁,登基后改为爱新觉罗·旻宁,是嘉庆帝的次子,其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因为嘉庆帝的长子早夭,道光皇帝是事实上的嫡长子。他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
据说,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十岁的道光帝跟随乾隆打猎捕获了野鹿,乾隆帝闻讯后大喜,赐其黄马褂、花翎。嘉庆元年(1795年),道光帝大婚,娶满洲镶黄旗布彦达赉之女钮祜禄氏。嘉庆四年(1799年),被秘密立为皇储。嘉庆十三年(1808年),原配嫡福晋钮钴禄氏薨,继娶佟佳氏为嫡福晋。公元1820年继位,改元道光(道光元年)。
识见平庸落伍时代无力回天
道光帝旻宁,作为一个帝王却是资质平平。
若是作为一般常人,其能力、作为如何则无关紧要。但,作为主宰如此这般的央央大国之帝王,则完全不是其个人之事了。其见地、器局、格局、禀性,甚至其喜好都直接关系到朝堂之氛围、庙堂之决策,甚而国家之兴衰、时局之变幻,更有甚至关系到国际间之交往、横向对比间力量之消长!
而恰恰道光帝之成长与继位就处于帝国、皇朝由盛而衰、社会弊端积重难返的颓势之际。并且,在人类历史进程的强大潮流下,清朝也已是正一步步走向颓势,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与西方相比,全方位的差距正越拉越大。
早在十七世纪,英法已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已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东方却依然是落后的封建主义制度,若不进行彻底的变革,东方根本不可能战胜西方。
作为清朝的当权者,资质平平的道光毫不可能、亦无勇气彻底改变制度,只能在茫然不知中固守其成,亦不知与外界差距越来越大。
“树欲静而风不止!”温和的道光帝与无知的朝廷,完全不知还有外力觊觎其国力虽衰、但仍羡其如甘醴般肥美之食,并在与其争夺厮咬中,最终败给西方,还沉溺于天朝王国的美梦中不愿醒来。
嘉庆帝期间,清朝的朝政已经开始颓败,嘉庆帝为了挽回颓势,曾做了一系列的努力。通过推行维新、整顿朝纲、清算贪官,要求官员大小事务都要据实已报等等。可尽管嘉庆帝为此煞费苦心、不遗余力,都最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到了道光帝期间的时候,清朝的国力已经日益衰弱。道光帝和其父嘉庆帝一样,极力为挽回清朝衰落做努力,实施了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等,虽然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终究无力回天。
客观的讲,道光帝接手的是嘉庆帝留下的烂摊子,以他的智力和魄力,根本无法振衰起弊,开创新局,但他仍决心守住祖业,看好摊子。他的为政之道,根本要义在于“守成”,企图用祖宗之法,重建祖宗昔日的盛世风光。然而,客观而言,他才华不如祖父乾隆,精明不如曾祖雍正,胆略不如高祖康熙。
尽管如此,其继位之事仍有存疑之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