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喜欢唱歌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就必定要他再唱,然后自己跟着唱。
“反之”在古汉语里出现,经常是再来一次、重复一次的意思。
孔子跟别人一块儿唱歌,如果发现别人唱的特别好,就一定求人家再唱一遍。别人唱第二遍的时候,孔子跟着一块哼。
那时候的歌没有现在的这么复杂,曲调都很简单,变化不多,孔子喜爱并精通音律,学上一两遍就会了。
这一句话至少说明孔子好学,生活的开心、合群,所在的地方气氛很好。
文莫吾犹人也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注:“文莫”通“忞慔”,见《论语集释》。
孔子说:“我也能做到勤奋地学习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的品行和修养方面,我却做得不够好。”
孔子说:“我可以和别人一样勤奋,但是真的像君子一样的做事,把身段放下来努力的做事,我还没有做到。”
这是孔子特别谦虚的一句话。如果孔子做事都算不上君子,其他人恐怕更无望成为君子。
这段话还说明,知易行难。
诲人不倦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说:“如果说我是圣人和仁人,那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那我是能做到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生做不到的啊。”
孔子说:“圣和仁这两个境界,我可不敢当,我做不到。只不过为之不厌,诲人不倦,也就只能这么说了吧。”为之不厌,意思是学起来不满足,做起事来,一直在追求圣与仁。诲人不倦,就是教导别人不觉得疲倦。
公西华说:“这个境界听起来很简单,但这正是我们努力却学不到的地方。”
一个人真的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非常不容易。你需要成为一个有恒者,需要知道学习本身的乐趣,需要找到心流的状态,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孔子很谦虚。他说自己只是做自己努力能做的,至于将来能够做到能够得到什么,并不知道。我只是在通往圣与仁的路上,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就行了。至于将来别人说我是圣还是仁,跟我没关系,不重要。
孔子跟樊迟说过先难而后获是君子,只问耕耘,少问收获。
感悟:自己努力做能做到的,只问耕耘,少问收获。
子路祈祷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孔子生重病,子路祈祷。孔子说:“有这么治病的吗?”子路答:“有。按照《诔》的指示,我可以祈祷天神地神保佑您平安无事。”孔子说:“那我已经祈祷很久了。”
古汉语中疾是小病,病则是较为严重的病。
孔子生病了,并且日渐严重,子路就给孔子做祷告的仪式,祈祷孔子早日康复。
“有诸”即有这样的事情吗?孔子的意思是这样做有用吗?
子路有他鲁莽的一面,但也有他天真的一面。最重要的是,子路非常敬爱孔子。子路说:“是有这样的事情,我觉得会有用吧。我看一些诔文上描述,天上地下的神仙啊,向你们祷告。”子路在这里引用“诔曰”,很不恰当,孔子有点生气。
孔子说:“我的祷告早就做过了。”孔子隐含的意思,估计是说祷告没什么用。
其实,祷告可能是有一定用的。生活中有一些通过祈祷而使病情好转的案例,很多人想不明白,就把它神化,归功于神迹显灵。其实不然,绝大可能是安慰剂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