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九年级第二次月考,我监考第十八考场。
这个考场是七年级的教室,发现这个考场不一样――比其他的考场要干净,整洁。正在纳闷为什么会这样?突然看到黑板上有一行温馨提示语:“发扬学哥学姐风格 爱护班级一草一木”。
哦,原来如此!我一下子恍然大悟。
我看过不少被借用班级,考试结束之后,差不多都是满地狼藉。大多黑板上也会写上提示语:“不准破坏班级公物”“不准乱动班级物品”“不准拿走班级书籍”等等。似乎,所有的考生看完以后,都是视而不见,这些警示语完全被他们屏蔽了,依然我行我素。
而今天的这个班的提示语,却有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他们不羁的行为――那一句“学哥学姐”喊的呀,让他们那实在是不好意思去做一些不合规范的事情呀。
许多时候,我们总喜欢用“命令”“必须”“禁止”这样的字眼去要求别人,但往往不但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让自己还收获了一肚子不快。被别人命令,总是心里不舒服的,哪怕这件事本来就是应该做的,但是,有了别人的命令感觉就不一样了,那是一种被压抑的愤怒。
我见过不少逆反特别厉害的孩子,都是源于父母的“命令”:
“从我小时候起,她总是命令我做这个、做那个,我心里再不情愿,也必须要按照她的意愿来做。现在,我长大了,她还是这样,从来不过问我的想法,不尊重我的感受,我就不做了,怎么着吧?!”
这样的话语,似乎不是出自一个孩子。
我突然想起来一个寓言故事――《风和太阳的故事》:
有一天,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力量。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着外套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地使他把外套脱下来。"说着,风开始用力对着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它越是用劲吹,老人越是把外套裹得更紧.最后,风吹得实在太累了,太阳便从云彩后面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就开始擦汗,汗越流越多,于是老人把外套脱下来。这时,太阳对风说:"温和友善永远强过激烈狂暴。"
这故事说明,劝说往往比强迫更为有效。晓之以理胜于命之以令, 仁慈、温和与说服胜过强迫。用温和的方式更容易达到目的。
亲爱的朋友们,无论对家人,还是朋友,温暖的提醒,永远胜过冰冷的强迫。
温暖的提醒,永远都是一种无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