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课(三)

        今天我学习了体验式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第五讲和第六讲,知识汇总和感受如下:

        一、《积极心理品质建设》课程流程

      1.暖身阶段:教师导入(采访形式):心理学和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影响?你最喜欢别人身上什么优良品质?你觉得自己在哪方面还需要再提高一点?

        2.工作阶段:形成班级整体价值观(七个方面写在七张纸上,分散放在地板上。)你觉得自己哪方面做的好,围坐成一小组,按顺序轮流分享选择这个品质的原因。你觉得自己需要提高哪个品质,重新围坐成一小组,轮流分享选择这个品质的原因或具体计划做法。小组讨论,共同推选班级里一名最能代表这个品质的同学。

      3.总结阶段:老师总结提升,班级价值观建设(班风学风)和班级文化建议会影响和改变学生的行为和心理。

        二、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理念:人本主义认为所谓的心理疾病只是人们应对外界环境的一种自我保护的防御措施。积极心理学相信人天生都有人性的能力,生命向上,人性向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在治疗层面,而在教育层面,要挖掘出人们的潜力,激活人性中的真善美。

          三、心理健康老师的教育理念和人文观:相信学生天生具备积极心理品质,也相信学生有能力有办法擦亮他的金字招牌。我们心理健康老师要做的,只是接纳、陪伴和支持,借助真诚的力量实现心灵的交融和碰撞,用心灵温暖心灵,用生命蓬勃生命。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首先是心灵的自由,学生人格的独立和自由。其次是探索的快乐,学生愿意参与体验,享受其中,体会成长与发展的快乐。

        心理健康老师的教育导弹,应该由接受方(学生)主导,谁需要就主动接受。


                                  郝巧莉

                            2020年9月28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