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领读了《孩子,你慢慢走》中的“那是什么”一节。这个章节中讲了安德烈学习国语、德语、瑞语、英语的故事。尤其是英语,爸爸妈妈都没有教他,但是他在一个语言环境中却学习到了look。所以说,学习语言需要良好的语言环境。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觉到跟我的孩子有些相似又相反。相似是因为家庭语言环境复杂,相反是锦宝到两岁的时候还不会说话。也不是一点不说,不到一岁的时候就会发出啵啵么么的音节。但是到真正该说话的时候,她却不说了。儿子说,她会不会是个哑巴?我说不可能,她会说简单的词语,怎么可能是哑巴?如果是哑巴,她还会是聋子,但是她的听力很好,更何况她还会说一些简单的词语,比如“巴塔”“咪咪”。
看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家人着实有点着急。马上就要去上幼儿园了。怎么能不说话?不会说话怎么办?我总感觉到我家语言环境有点复杂,儿子也是这样认为的。儿子说:爸爸奶奶是地地道道的洛宁话,妈妈是半自动普通话,锦宝看电视听到的又是英语。她到底该说什么话?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锦宝怎样去学说话?
儿子说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奶奶带孩子不让看电视,显然很困难,毕竟她年龄太大了,孩子又大又胖,她怎么带的动?只能让她看电视来消磨时光。锦宝喜欢一部叫巴塔木的动画片,英国与韩国联合拍摄的动画片,有音乐剧,也有故事剧,也有跳舞,反正是系列动画。而里面用的语言都是英语,锦宝不会说话是不是与此有关?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家三口达成共识:让孩子先去上托班,适应一段时间,再去上幼儿园。老公同意了,我也给孩子带到了托班,然而奶奶却极力阻拦,她总疑心别人会虐待她的孙女。另外,她也感觉到孩子送去了,她好像就没什么事儿可干了,失去了自己的价值。老人这样想也可以理解,关键是锦宝不会说话,让我们有点着急。两三岁正是孩子学语言的黄金期,不让她去学说话怎么办?尤其是,九月份要去上幼儿园,到那里怎样跟老师交流,怎样跟其他的小朋友交流,这都是问题。我们还是顶着压力送孩子去托班,因为这奶奶还跟爸爸吵了一次,但孩子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锦宝说话发展最快的是2021年的寒假。那个寒假,我有足足40天的假期。每天除了干家务,就是带锦宝,我跟锦宝说话很慢,我说完还会让她重复我的话。比如说你吃饭吗?你吃什么饭?你喜欢吃什么?咱们讲故事吧。
这些都是平时要说的话语,锦宝慢慢地跟着我一句一句学。她学会了,而且是普通话。虽然不是那么标准,但从开始学习就用的是普通话。我跟孩子交流尽量用普通话,爸爸也开始试着用普通话跟锦宝说话,尽管都不标准,但我们在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说普通话的环境。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锦宝学会了很多话,尤其是到2022年春节后,锦宝的语言发展特别快。有一天,我正在干活。她突然说:“妈妈,我还要拉臭臭。”我很惊奇她居然会用这个副词“还”。因为刚才她曾说要拉臭臭,但只小便没有拉臭臭,这次可能真的要拉臭臭。我调动自己所有的记忆,去年冬天她就会说“我还要吃饺子”,“我还要喝”,“我还要吃棒棒糖”。孩子是在吃喝拉撒睡中学习语言的。
有一天,她吃的太多了,喝了很多娃哈哈。让她睡觉,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而且还一个劲儿地用脚去蹬床,显得很烦躁。我问她:“你怎么了?”她居然说:“肚子好疼。”我笑了,她居然知道肚子疼,还会说肚子好疼。我不知道这个小脑瓜儿是从哪里学的这些东西,总之她学会了,或许是老师教的,也或许是听班上的小朋友说的。老师说,锦锦最近交了一个好朋友,跟着她一起在地上爬行打滚。我没有惊讶,反而高兴,她居然有好朋友了。
前两天,奶奶跟我说,锦宝急着要跟三叔打电话,还问:“你吃饭了吗?你吃什么饭?”三叔惊奇地说,这孩子居然会用普通话说话。
看来语言环境非常重要。安德烈在一个复杂的语言环境中,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说德语、瑞语、国语、英语,还会说瑞士的方言,很了不起。有人说学英语要趁年龄小。我很赞同这句话,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的孩子,首先要学会母语,把自己的母语说得特别好,特别溜。至于英语、日语、俄语、德语,如果他爱好,就让自己去学好了。
学说话,孩子,你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