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开始,又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国学文化学习,对于国学文化,一直很喜欢,也从未在外间断过听课、参加相关的活动,易中天、董平、康震、韩鹏杰、鲍鹏山、曾仕强等教授学者们的讲堂以及任正非老前辈等企业界的论坛,以及学校近十余年来一直开展的文化环境育人以及助力于个人成长的悟道行缘,人生就是一个成长修补再成长在修补的过程,直至生命的尽头。今晚再次从头再读《大学》,依然还会有茫然,正应了那句,活到老学到老,山外依然会有山。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就是说《大学》的根本,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彰显,使天下的人革旧图新,使人们达到最好的理想境界。这是它的宗旨,也就是《大学》的宗旨,但更深一步来讲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美好的纯洁的心灵,以及光明正大的德行,以身作则,树立能够带领大家从善的榜样,启发人们的自觉性,去除人本身对外界事物的占有欲,历经各种困苦,最后才达到“至善”的完美境界。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惟书学,人共尊。既识字,讲说文。中华优秀文明的历程也历历在目了,回想着一直很喜欢的《大秦帝国》,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一个人、一个部落、一个半游牧民族、一个国家的成长发展的影响和震动,观望如今,已很难从正规状态下认真研读的《四书五经》的教育了,所以现在的我们也已很难系统的接触到这种叫人修身养性,意义深刻的书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命,尊爱自身,方可行人。
联结者自身所在的场景,面对着每个鲜活的18岁,那么,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年轻一辈拥有良好的品德、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个人能为他人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士兵突击》最经典的一句,做有意义的事就是要好好的活着,好好的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因而,个人肤浅认识,教育不只是教我们知识,更是为了叫我们做一个有意义的人。
这个世界复杂多变,人类的认知永远存在着限制,所以呢,我们必须要使用所有的工具,收集各种新的可以证否的证据,并随时修正,但,真的有那么多的正芣正否吗?世间宇宙万物都是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是对这一整体研究的部分尝试,只有把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并贯穿在一个思想框架中,才能对正确的认知和决策起到帮助作用。叔本华曾说:“无聊真正的来源,是内在的空虚。”内心匮乏时,人也不得不从外界寻找刺激。可心的空洞,是任何外界的东西都无法填满的。唯有真正接纳孤独,我们才能在繁碌的尘世里,享受自己的惬意人生。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逼迫,忙人则是受了名利和责任的逼迫。名利也是一种贫穷,欲壑难填的痛苦,一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穷人和悲惨的人。那么,问题来了,业界任老,曹老,宗老、王老等等,哪一个又不是一个一个的忙人呢?那么,究竟什么是一个忙人?
《大学》提出得著名的“修齐治平”理论:“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百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这种大爱天下非我等辈人能理解和行之,但至少是生命的一种敬仰和心中的信仰。心中的道德律和抬头仰望的星空的必然。
孔子在与子贡对话时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生存也帮助别人生存,自己想发展也帮助别人发展。言语是个好东西,真诚发声是根本。尊重他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而不是采取一种极端自我的态度;把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与他人联系起来,形成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形态。
心灵的自由空间是一个快乐的领域,观花的快乐,听水的快乐,赏乐的快乐,讲书的快乐,无所事事地闲适和遐想的快乐,静观己心,内求诸己,远离喧嚣的热闹,不讨厌我的冬天,也不羡慕你的春天,快乐自己,快乐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