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2年
话说明朝末年,江浙有个地叫山阴镇,(汉语山阴山阳指的就是山北山南)山北的一个大镇,水陆要冲,镇店也是不小,几趟大街,车水马龙,买卖铺户俱全,有买的有卖的,路上行人各式各样,什么化缘的和尚,讨饭的乞丐,赶马的贩夫,低眉顺眼的奴才,反正什么人都有吧,一片太平的人间市景,这时候,正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时候,为什么这地这么太平呢?因为这地是江南,北方什么闯王李自成,大西的张献忠,关外的后金,日暮西山的大明,全打成了一锅粥,真可谓是民不聊生,天下涂炭,但这时候都还没过长江,嘉定三屠扬州七日等等还没发生,南方数省两湖江浙,这些个鱼米之乡,经济繁荣的地,一直没受损,书归正言,山阴镇今个还是跟往常一样,只是街上多了许多逃难的乞丐,眨眼天至正午,从十字大街正南走来一人,中等身材,一尺三寸的身量,白净面皮,细眉朗目,方脸略微有点八字胡,一团锐气,不怒自威,看岁数也就二十左右岁,身边左右还跟着两人,一个白脸一个黑脸,此人正是本地的大户冯家的二少爷,冯员外冯仑早年在外做官,后来回到家乡,继承祖业,开始做生意和经营祖上的几百亩田产,家中有估衣铺,有酒楼,有药材店,早年曾有一子,但是早夭,没活多久就死了,后来才有的这个冯二爷,据说他娘欧阳氏生他的时候梦见一条大蟒入室,张口吐信似要人言,梦中惊醒,没过两天,就有了他,冯仑听了这个梦,心想都说蟒袍龙袍,有蟒入室,假若此子能出将入相,自是再好不过,就取名叫冯良相字德明吧。冯员外一心想让这小子好好读圣贤书,将来考取个功名,入阁拜相,光宗耀祖,但这小子偏偏就不读书,从小没事就喜欢提刀舞棍,没事就去茶楼饭馆听说书人讲古,什么英雄的事迹,豪侠的手段,桃园结义,岳飞抗金,就喜欢这个,不过话说回来,那年月除了这个也没别的玩意了,说不读书吧,他没事也看点书,也是一些讲古的史册,什么三国志,后汉书。冯仑看他不务正业有心制止,又一想顺其自然吧,家里头有钱,文的请的先生,武的请的武师,让他喜欢什么学什么。十岁那年他出门闲逛,走到西大街见一个比自己小两三岁的孩子,穿的破衣啰嗦,一看就是讨饭的乞儿,冯良相上前问他也确实如此,这孩子家里没别人了,父母双亡,也是别处逃难来的,冯良相看他可怜,就领回了家中,到家跟父亲冯仑一说,冯仑也乐得收个义子,何况这孩子聪明伶俐,还能识文断字,不像苦穷之家出来的。问他名字,这孩子说不知道,父母皆亡,名字记不清了,于是冯仑就给这孩子起了个名字,唤作冯云定,此后这小哥俩春夏秋冬就在一起学文习武,时间长了冯仑看出这冯云定不简单,诗词歌赋无所不精,最喜读书,且智谋过人,还什么时候看都这么从容冷静,暑去寒来又过了六七年,有一日小哥俩听爹的吩咐带着仆人去布庄给自家的估衣铺进批布,带人赶车正走到镇东徐老板开的客栈,就听里面的伙计骂骂咧咧不知说的什么,冯二爷平常也喜欢多管闲事,就让车辆停住,要进去看看,到店门口,就见里面的两个伙计用一块木板抬着个人,就听前面的伙计说;他娘的,欠了几十天店饭钱,还死在店里了,真是晦气!算了,算了,就听后面的伙计说到,听老板的话赶紧找地埋了,别再摊上官司。俩伙计一看门口站了个人,前面的伙计赶紧说让让让让,抬的死人,别让客人沾上晦气,冯良相往旁边一站,两伙计正好抬着死人从身前过去,二爷定睛一看,是个年轻小伙,不过!这死人怎么胸脯还一起一伏的?忙让伙计站住,伙计心想扔个死人你打什么岔,冯良相拿手往这木板上死人鼻子下一放,这人没死,还有活气!冯二爷厉声跟伙计说到,这人没死就要埋,这可算是杀人,杀人偿命不怕王法吗?俩伙计吓坏了,连说当下人的,老板让干嘛干嘛,有什么事你跟我们店老板说,冯二爷让伙计先停住,自己走进去找徐老板,徐老板听到前面说话之声,也正从里面出来,迎面看到冯良相,这不是冯公子吗,来我小店有何贵干,只见店里一个中年人一身青袍,笑着走到店门口,看看俩伙计和冯二爷,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冯二爷一皱眉说到,徐老板,住店的还没断气就要埋了是何道理?徐老板口打唉声;我这小本经营,小店没什么本钱,他这病在店里一个多月了,一打听无亲无友,所以店饭钱一直拖欠,短时间可以,长时间拖欠小店受不了啊。冯二爷一听也是这个理,也不难为这徐老板了,让手下人把这年轻人抬到车上,带回冯府请先生给他治病,布庄明天再去,到冯府之后冯二爷让仆人在东院收拾一间屋子,请先生看过之后说是伤寒病,开了几副药,二爷派人去自家药材店取来,命仆人给这年轻人熬好灌下去。到晚上掌灯,仆人说这人醒了,冯二爷带着冯云定到东院那人屋中,见人确实醒了,就给他说了经过,这年轻人千恩万谢,要给冯二爷磕头,二爷赶忙制止,让人给他准备吃喝,饭后这病人有点精神了,冯二爷问他是哪里人,怎么会无依无靠病在店里,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江北以是天塌地陷,四海崩摧!